卧各夫: 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宗教公产”、“宗教基金”。伊斯兰教指符合教法而建立的公共财物、公益事业、慈善组织、慈善基金等(如清真寺房产、
土地、用具、经典等)。一般来自穆斯林的捐献、遗产及寺院土地收入。其收益用于修缮清真寺、宗教慈善事业、供养有关宗教人员和经文学校学员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
帕: 即沙弥。傣族佛教寺院僧阶之一。傣族男子到了入学年龄必须出家为僧,在寺院中学习文化知识,接近成年时还俗。主要学习傣文,因为佛经都用傣文写成。每日清晨、黄昏,在特定的僧人带领下,朗读傣文,学习字母、拼音、构句以及..
俗讲: 佛教讲学形式。始见于初唐。应用转读、梵呗和唱导来作佛经的通俗讲演。其根据经义,敷演似小说。话本文体为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分为三类,一讲经文,内容以敷衍全经者为多;二押座文,为开讲前使听众专心一意而概括全经..
(8: 48)曾迫赐东晋慧远“辩觉大师”等。 国师 封建帝王给予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的称号,意为“举国皈依”,为国人师。源于印度。中国起于北齐。《大宋僧史略》载:“北齐有高僧法常 王崇为国师。”虽升堂问话佛经,但“以其..
七众: 是对佛教信徒的通称。细分则有七众弟子之说。包括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众”即梵语“僧迦”,凡三比丘以上共处即称为众(僧迦)。“比丘”意译“乞士”,亦有..
普请: 亦称“出坡”。指中国佛教禅宗集结僧众共同劳作的制度。将劳动定为僧众的制度始于唐怀海所制规戒,所谓“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百丈清规》)。《大宋僧史略》卷上曰:“共作者,谓之普请。”怀海运用禅学于劳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