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伪合: 荀子的人的发展观。《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意谓人的天生资质与后天的教育等人为条件的完美结合,是形成理想人格的必要条件。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性情: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范畴。性一般指人的自然资质或天赋素质,情指好、恶、喜、怒、哀、乐等情感。先秦荀子认为:“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正名》)。即性是天生的,情是..
天泉证悟: 又称“天泉证道”。指明王守仁在浙江会稽天泉桥上与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就“四句教”的师徒对话。守仁曾将其为学宗旨概括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
正名: 指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孔子认为为政首先必须正名,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
性命: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范畴。性一般指天生的资质或天然的特质。命的本意为令,后泛指超越人事之外加力量。人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干预。《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汉郑玄注:“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 《..
见闻之知: 张载认识论用语。与“德性所知”对称。指人通过感官接触外物而获得的知识。“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德性所知是对“天性”、“天理”、“天德”的认识,非闻见所能及,“闻见不足以尽物”。“德性所知,不萌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