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 指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孔子认为为政首先必须正名,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要严格遵守应有的等级名分,不得逾越。《荀子》有《正名》篇,要求“制名以指实”。分名称为四类:“刑名”、“爵名”“文名”、“散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礼仪)从礼,散名(杂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正名的目的是“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后扩大为力求辨正一切事物的名称。
为您推荐
[四书]正名:孔子的政治主张与逻辑思想。
意即纠正百事之名分。《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
正名主义(语言):先秦诸子有关语言和政治伦理关系的理论。儒家站在旧制度的立场上,认为应该维护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涵义,在语言的运用中应按旧的名分来选择词语。墨家在一般意义上要求说话人准确地使用词语,主张“立辞明类..
《汉语正名正音词典》:梁志林编写,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35万字,印1.4万册。收录容易读错的人名、地名、物名和一般词语共3100多条。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予以正名、正音和辨析。词语注音、释义以《辞海》、《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