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错习俗: 荀子用语。《荀子·儒效》:“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杨倞注:注错,“犹措置也”(指举止行为)。习俗,“习以为俗”。荀子重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认为人的性格才能的差异不是由于天性,而是后天积习造成的“人积耕耨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因此在教育上提出“谨注错,慎习俗”的要求。
- 欢迎来到文学网!
上知下愚: “知”同“智”。天资最聪明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二者皆先天禀赋,不可改变。《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种看法影响深远。如颜之推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
卫道: 维护儒家正统理论。唐韩愈作《原道》,攘斥佛老,保卫儒学。称孔子仁义之道,乃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后,孟轲独得其宗;轲死,不得其传。韩愈以上继孟子自命,倡“文以载道”,发起古文运动,志欲“障百川而东..
积渐: 长期的积累习染。谓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环境的影响,对人性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荀子认为礼义道德等社会规范是要经过学习才有的,社会环境决定人性的好坏。《荀子》书中,“积”乃指人的主观努力,如说“圣人,人之所积”(《儒..
无为: 顺其自然,不妄为。道家用语。《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又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又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
性伪分: “性”与“伪”的区别。即先天自然生成而非人为而成的东西叫做性,人有意的作为及人有意作成的东西叫做伪。《荀子·性恶》:“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