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 孟子用语。即* 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赵岐注:“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恶于人之心也。”朱熹注:“众人虽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欲害之,存焉者寡,故不能察识而推之政事之间。唯圣人全体此心,随感而应,故其所行,无非不忍人之政也。”

为您推荐

积靡

积靡: 荀子用语。《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杨倞注:“靡,顺也;顺其积习故能然。”于省吾云:“训靡为顺,误矣;训积为习,是也。梁启雄云:‘靡同摩。’较注义为允。《汉书·董仲舒传》:‘..

四端

四端: 孟子用语。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

注错习俗

注错习俗: 荀子用语。《荀子·儒效》:“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杨倞注:注错,“犹措置也”(指举止行为)。习俗,“习以为俗”。荀子重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认为人的性格才能的差异不是由于天性,而是后天积习造成的“人积..

上知下愚

卫道

卫道: 维护儒家正统理论。唐韩愈作《原道》,攘斥佛老,保卫儒学。称孔子仁义之道,乃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后,孟轲独得其宗;轲死,不得其传。韩愈以上继孟子自命,倡“文以载道”,发起古文运动,志欲“障百川而东..

积渐

积渐: 长期的积累习染。谓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环境的影响,对人性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荀子认为礼义道德等社会规范是要经过学习才有的,社会环境决定人性的好坏。《荀子》书中,“积”乃指人的主观努力,如说“圣人,人之所积”(《儒..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儒学概念。谓早期教养形成的习惯随年龄长大会养成某种较稳定的品质。朱熹《小学书题》:“古者小学,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