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禀: 人出生时对气的禀受。《韩非子·解老》:“是以死生气禀焉。”认为气禀是人生命之源。王充《论衡·命义》:“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认为人的死生贵贱皆由气禀所定。宋代理学家提出人禀气而形成* 气质之性。张载说:“形而后气质之性”(《张子全书·正蒙·诚明》)。二程进而认为“禀得至清之气者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者为恶人”(《遗书》卷二十二上)。认为这是人性有善恶的根源。程朱学派均持此观点。
- 欢迎来到文学网!
立乐之方: 先秦儒家实施音乐教育的原则。主张用艺术引导(道)人节制欲望,使之向善。《礼记·乐记》谓乐的本义就是快乐。追求快乐是人情所不能免的。快乐必表现为“声音”“动静”,表现而不加引导,就不能不产生淫乱。为防止..
不忍人之心: 孟子用语。即* 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赵岐注:“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恶于人之心也。”朱熹注:“众人虽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欲害之,存焉者寡..
积靡: 荀子用语。《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杨倞注:“靡,顺也;顺其积习故能然。”于省吾云:“训靡为顺,误矣;训积为习,是也。梁启雄云:‘靡同摩。’较注义为允。《汉书·董仲舒传》:‘..
注错习俗: 荀子用语。《荀子·儒效》:“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杨倞注:注错,“犹措置也”(指举止行为)。习俗,“习以为俗”。荀子重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认为人的性格才能的差异不是由于天性,而是后天积习造成的“人积..
上知下愚: “知”同“智”。天资最聪明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二者皆先天禀赋,不可改变。《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种看法影响深远。如颜之推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