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最早经营书籍的商市是在西汉末期出现的,位于长安城东南的太学一带。
当时,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应用,给纂钞各种书籍带来方便。汉武帝时,曾下令征求遗书,建设皇家藏书,设有专门抄写书籍的人员。在朝廷的倡导下,民间文士纂钞的书典名目繁多,因此书贩开始活跃于市集邑镇,各种大小书摊也相继出现。
公元前1年,时任大司马领尚书事的王莽,在长安征召国中通晓古今经文、天文历算、兵法方术和本草的士人,一时云集数千人。而同时,太学生名额亦得到增加,其学舍可容纳1万余人。众多读书人荟萃于都城,熙来攘往,读书治学,大大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于是在太学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个生意兴隆的书市。
因这个书籍经营市场无墙无屋,座落在繁茂的槐树林间,人称“槐市”。长安的士人和太学的生员常“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三辅黄图》)。逢初一、十五则尤成一时之盛集。
西汉槐市也是中国书肆街的雏型。
历经20年左右,至公元23年随王莽政权结束,太学于战乱中解散而告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