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研究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同记忆、想象、思维规律之间的关系,旨在解决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基本问题的科学。
阅读学研究的对象是,在确定阅读的材料之后,如何围绕中心,建立起必备的知识体系,如何有重点、有层次、有系统地获取知识,以及如何使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阅读学的任务是给人们指出一条阅读书籍的科学途径,为其提供阅读书籍的理论知识和训练其阅读书籍的实践能力。阅读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为指导,运用语言学、文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说明阅读的性质和特征、阅读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考察人们不同的阅读目的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分解选择读物、解决疑难、理解内容、吸取成果的阅读过程和步骤,剖析阅读能力的实质结构和探讨形成阅读能力的规律以及分析与此相关的社会、家庭、个性和读物设计、出版等因素。因此,阅读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边缘科学。
阅读学的研究,一般遵循下述三项原则:第一是整体性原则,对阅读活动过程作系统研究,对阅读诸因素作全面考察,改变过去研究中零星片断、孤立进行的状况;第二是层次性原则,对不同的读者层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改变对读者层笼统包举、不加具体区别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研究的准确性和清晰度;第三是实践性原则,正确解决运用阅读原理指导阅读实践的问题,这是阅读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的目的,即指导阅读行为,增强阅读效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阅读的研究也在全球范围内趋于活跃。
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发表的有关阅读问题的研究论文和着作已逾1万种。北美、西欧和苏联等地,曾在50年代到60年代组织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研究。
而1974年在德国汉堡出版的《阅读研究手册》(600余页),则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阅读研究的集大成,书中广泛征引了有关论着的观点,讨论了阅读研究的产生与发展等有价值的课题。与此同时,召开了多次专门研讨阅读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并组建了有关的阅读研究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5年在维也纳建立的国际儿童文学与阅读问题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大学阅读研究室等)。而1960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国际阅读(读书)协会(IRA)则以研究阅读的本质、阅读的心理特点以及阅读效果最优化等理论问题,并以解决读物的设计、阅读指导等实践问题为宗旨。在中国,对阅读现象的注意和研究始于先秦。
但到20世纪的60年代才日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80年代,由于知识信息的剧增,科学门类的繁杂,更要求解决有关阅读理论方面的问题,以便正确地指导阅读实践,为此中外各国加强了对阅读学的研究力量。由于阅读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阅读方法与能力与之相适应。阅读方法要能使读者普遍掌握而且易于掌握,而不只是精读和略读,还有搜求性阅读、浏览性阅读、批判性阅读、考查性阅读以及跳读、猜读、速读、掠读等等。
阅读能力的要求,至少包括理解力、记忆力和速度三个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在若干细目和具体指标上,并且要研究培养过程的时间、数量、程度、技术、阶段等等,使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审美能力和开发智力密切联系起来。有人认为阅读学其实就是“知识营养学”,不但要告诉读者如何讲求阅读营养,还要设法治疗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厌食”、“偏食”、“食古不化”、“营养不良”甚至“食物中毒”等种种病状。
也有人认为阅读学是一种行为科学,目的在于指导阅读行为,增强阅读效益。行为需要能力,需要养成习惯。
阅读能力属于一种非常复杂的脑力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当然离不开阅读行为实践,离不开智力操作。因此,阅读研究决不可纸上谈兵,只有躬行实践,才能弄清规律,运用法则,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