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本

闽本:

古代福建地区刻印制作的图书版本。

宋代福建是当时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其刻印图书的数量居全国之首,其刻书业则主要集中在建安和福州两地。建安刻书又以麻沙、崇化两镇最为着名,其地坊肆林立,盛行刻书,号为“图书之府”;所刻之书,世称“建本”。

建安黄善夫所刻之《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刘元起所刻之《汉书注》,余仁仲万卷堂所刻之《春秋公羊经传解诂》等,刻印均极为精善,至今仍有传本。其他刻家刻本繁多,不胜枚举。

福州刻书以寺院刻印佛教大藏经和道藏闻名。由福州闽县东禅等觉寺僧众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发起雕造、至徽宗崇宁二年(1104)完成的《崇宁万寿大藏》,是我国第一部私刻汉文大藏经。

稍后,同县开元寺又刻印了一部大藏经《毗卢大藏》。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闽县万寿观也刻成一部《万寿道藏》,又名《飞天法藏》,这是历史上道藏的第一次刻印。元明两代,福建刻书仍长盛不衰,建安地区许多历史悠久的书坊仍在继续大量地刻印图书,如建安余氏,历宋、元、明三代刻书不辍,其它如郑氏宗文堂、虞氏务本堂、刘氏翠岩精舍、刘氏日新堂,或前或后,都持续了一二百年的历史。

入清以后,福建刻书骤然衰落,从此再没有恢复以往的规模。

闽本书多采用竹纸,版式安排活泼多样,刻书内容丰富多彩,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但常有校勘不精、刻印草率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为其一大缺点。

为您推荐

藏书家

藏书家:指私家藏书的开创者或私家藏书的传人、皇家藏书的管理者于藏书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同藏书活动相继产生,始见于周代。老子(前571-?)即是有史可稽的我国第一个藏书家。在中国历史上,多指私家藏书主人,始见于春秋时代。..

石印本

石印本:用石印术印刷的一种近代图书印本类型。石印术是一种以石头为印版版材的平版印刷方法。1796年由捷克人亚罗斯·桑纳菲尔德(A1oys Senerfelder,1771-1834)发明。一般选用碳酸钙含量为99%的多孔质石料加工成厚约10cm..

原本

原本:最初由作者写定的本子或一书首次刻印出版的本子,又指翻刻(印)、影刻(印)一书所依据的版本,现代也用来指称翻译书所依据的原文底本。版本学和校勘学都对原本予以特别的重视,版本学将是否与原本相符作为衡量一书版本优..

铅印本

批校本

批校本:图书在写成或印成后又附加批评、校订文字的本子。“批”即批评,指读书者读书时在书页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写下的感想、观点、评语等文字;“校”是校订,即校书者直接在书页上对版本文字进行校订、勘正。批评校订文..

清本

清本:清代(1644-1911年)制作刻印的图书版本。在清代,图书的各种制作工艺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写本书以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最为着名,该丛书收经史子集四部书籍3500种左右,抄成7部,分藏于南、北方七阁之..

递修本

递修本:经两次或两次以上修补而重新刷印的古书版本。如南宋绍兴年间四川眉山所刻的“眉山七史”,其版片一直保存到清代嘉庆时才毁于火,其间数百年历经修补重印,产生了为数不少的递修本。又如明南京国子监所刻《玉海》,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