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儿时曾由堂叔毛钟楚教授过《史记》。高小时,在认真读书之外,还喜涉略外国历史地理,并深受《世界英烈传》一书的影响。1912年,在长沙湖南第一中学就读,曾用半年多时间,读了借来的《通鉴辑览》,激发了读书尤其是读史的兴趣。并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和第一师范图书馆“贪婪地读,猛烈地读。正象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初次尝到了吃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钻研了《史记》、《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等传统史着。1914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参与组织了“新民学会”。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小组,后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领袖。

1949年10月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主席等职。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选集》等。其论着《新民主主义论》于1989年被选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之一。

毕生勤奋好学,读书不辍。无论在童年还是到晚年,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均坚持读书。曾自述:“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其在延安读过的一些图书,历经征尘,被保存至今。1949年后,读书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善。其中南海原菊香书屋居邸,“确切地说,应是毛泽东的书房。这里触目所及几乎被书所占领,他的业余时间也几乎全部用在读书上。一进故居的第一排房间名叫松寿斋,这里并排分列着三十六个高大的木书橱,是毛泽东的藏书处。东厢房……现在这里陈列着他生前阅读批注过的各种书籍”(张贻玖《毛泽东读史》)。此外,西厢房的左右两间,北房的左间、北房中间起居室和右间卧室也都摆放着满橱满架的书,四壁琳琅。其藏书多至数万册,包括经、史、子、集等线装古籍和哲学、经济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现代图书。尤以史籍比重最大,有古典历史名着、历史演义小说、史家论着、地方史志等。

颇欣赏一付有关读书的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生平涉略甚广,但有所侧重,有所偏爱。最喜欢阅读的是马列着作、哲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使用最多的工具书是《辞海》、《辞源》、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圈划批注最多的是1952年购置的清乾隆间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五、六十年代离京视察工作,则常常“亲笔开列书目,带上几大木箱子书。到了住地后,还要向当地图书馆借书读”(张贻玖《毛泽东读史》)。其读书主张“三复四温”,并力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尤嗜读史,“不是一般地浏览,浅尝辄止,而是反复阅读,认真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并以其“超人的记忆天赋”,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锻炼而成的“深刻理解力”和“刻苦读书学习的顽强毅力和为此而付出的无比勤奋”,在历史领域取得很深造诣,并形成超越于历史学者的书斋、课堂、考古场地之上的“独到的见解和别具一格的褒贬”,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博学卓识的杰出领袖人物。 参见 毛泽东读书法 毛泽东读史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毛泽东怎样读书

为您推荐

闻一多读书

闻一多读书: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后改名多,笔名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早年入两湖师范附小,喜诗赋,爱美术。1912年入清华学校。1922年留学美国学习美术,兼研究文学、戏剧。回国后历任北京艺专、国立中山大学、..

郑逸梅纸帐铜瓶室读书生活

郑逸梅纸帐铜瓶室读书生活:郑逸梅(1895-1992)原姓鞠,嗣于郑姓。名际云,别署纸帐铜瓶室主等。江苏吴县人。着名文史家。幼聪慧,入私塾。祖父以其不爱玩具而爱书籍,遂大量购书以赠。“我得书欣喜异常,以为这是古人的好文章,现在..

许地山面壁斋读书生活

许地山面壁斋读书生活:许地山(1893-1941)学者、文学家。名赞堃,字地山,以字行。笔名落花生。原籍福建龙溪(今漳州),生于台湾。五岁启蒙入塾。1906年考入广州旅粤中学(原名“随宦学堂”),开始爱好文艺。1917年入燕京大学文学..

周作人读书

丰子恺读书

丰子恺读书: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文学家、艺术家。七岁时入学私塾。先读《三字经》,后读《千家诗》。五年后转入新式小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旋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和日文。1921年留学日本..

钱穆素书楼读书生活

钱穆素书楼读书生活: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史学大师。193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江南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致力于宣传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继起人才的文化教..

张宗祥读书

张宗祥读书:张宗祥(1881-1965)原名思曾,17岁时读《宋史·文天祥传》,敬其为人,课卷以“宋祥”署名,榜发获第一,故以宗祥为名,至老不改。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少时就读于双山书院,与蒋百里(方震)友善。散课之后,共入藏书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