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读书

顾颉刚读书: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后在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齐鲁大学、复旦大学任教,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也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一生着述颇丰,主要有《古史辨》、《尚书通检》、《秦汉的方士和儒生》等。顾颉刚出生在清代汉学的中心和有“人文渊薮”之誉的苏州,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传统学术的熏陶。五岁读《四书》,后读《五经》。

先是父亲叫他读《左传》,他非常感兴趣,但祖父反对说:“经书是要从难读起的,《诗经》和《礼记》中生字最多,若不把这两部书先读,将来大了就要记不清了。”因此九岁时改从一位师法很严的教师读《诗经》、《礼记》,后又随祖父读《尚书》、《周易》。清代汉学吴派追求渊博的风气,对顾氏有不小的影响。少时读书就知道要追寻究竟,广泛阅览了。

他在12岁时曾作一自述,其中有两条:“恨不能游尽天下名山大川”,“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

他自己谈到多读书并且多买书的情况时说,我从小就喜欢乱翻书,看祖父的文字学书,看父亲的文学书、看叔叔的历史书,因此渐渐地受到了各方面的启发。然而每一门类的知识都是无穷的,我又渐渐地感到这些书不能满足我的知识欲,有时就自己出去买书。不管是哪方面的,只要我有力量的都买下来。

当时的苏州还保留着一个文化中心的残状,观前街一带新旧书肆约20余家,旧书的价钱很便宜。每天一下课,我就立刻向书肆里跑,不是翻阅他们架上的书,便是向掌柜们讨教版本的知识。所见的书籍既多,自然引诱我去研究目录学。《四库总目》、《汇刻书目》、《书目答问》一类书那时都翻得熟极了。

10余年后,随便拿起一册书来,何时何地刻的还可以估计得出约略。天天游逛书肆,就恨不能把什么学问都装进我的肚子。

我的痴心妄想,以为要尽通各种学问,只须把各种书籍都买来,放在架上,随心阅览,久而久之自然会明白通晓。总以为宁可不精,不可不博。

”顾氏年轻时辛勤读书,获得渊博的学识,为他日后成长为一位驰名中外的史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见 顾颉刚开列的书目 顾颉刚读书笔记 古史辨

为您推荐

朱谦之读书

朱谦之读书:朱谦之(1899-1972)字情牵,福州人。史学家、哲学家。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后赴日本留学。1932年后,任职中山大学。1949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毕生以读书着书为乐。从入小学起,每日清..

马非百读书

马非百读书:马非百(1896-1984)原名元材,字非百,以字行。湖南新化人。历史学家。1917年于宝庆五属联合中学毕业后,在家自学。读前四史、《二十二子》、《资治通鉴》及严复、林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译着,又从《古今文综》中..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读书: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儿时曾由堂叔毛钟楚教授过《史记》。高小时,在认真读书之外,还喜涉略外国历史地理,并深受《世界英烈传》一书的影响。1912年,在长沙湖南第一中学就读,曾用半年多时间,读了借来..

钱玄同读书

闻一多读书

闻一多读书: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后改名多,笔名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早年入两湖师范附小,喜诗赋,爱美术。1912年入清华学校。1922年留学美国学习美术,兼研究文学、戏剧。回国后历任北京艺专、国立中山大学、..

郑逸梅纸帐铜瓶室读书生活

郑逸梅纸帐铜瓶室读书生活:郑逸梅(1895-1992)原姓鞠,嗣于郑姓。名际云,别署纸帐铜瓶室主等。江苏吴县人。着名文史家。幼聪慧,入私塾。祖父以其不爱玩具而爱书籍,遂大量购书以赠。“我得书欣喜异常,以为这是古人的好文章,现在..

许地山面壁斋读书生活

许地山面壁斋读书生活:许地山(1893-1941)学者、文学家。名赞堃,字地山,以字行。笔名落花生。原籍福建龙溪(今漳州),生于台湾。五岁启蒙入塾。1906年考入广州旅粤中学(原名“随宦学堂”),开始爱好文艺。1917年入燕京大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