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1909- ),河北香河人。
语文教育家、古汉语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当过教师,编过佛学刊物。1949年以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
早年读书于镇立新式学堂,以读书为“消闲之法”,于是大量阅读旧小说,“历史,侠义,神魔,公案,才子佳人,各类的,不分文白……几乎都看了”(《书蠹行述》),于是初步养成读书习惯,并开始作文。后就读通县师范学校,常读书于图书馆。30年代初入北大后,在图书馆“由正襟危坐的《十三经注疏》、《资治通鉴》之类到谈情说爱的《牡丹亭》、《霓裳续谱》之类以及消闲的《回文类聚》、《楹联丛话》之类”都阅读了一番。除积累知识之外,又学会了博览之法。
毕业后,为着解答“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读了“西方的,由苏格拉底起;东方的,由孔子起”的不少人生哲学方面的书。此外还读过经济学、啃过心理学、捧过天文学。
人生问题固然没解决,但“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强了”。生平博览群书,但不尽信书。
自述受罗素怀疑论影响很深,从来不曾放弃过自己的眼睛和头脑,炼就了一种皆醉独醒的本领。自40年代以迄今日,历经坎坷,但“旧习难改,仍然读书”。曾把读书喻为“另一种性质的旅游”,而且“游的地域更广阔,值得看看的更多”,认为“读书的最基本要求是明理”,读的对象则“既要多,又要杂”(《赋得惠施多方》)。着述有《文言读本续编》(与吕叔湘合编)、《佛教与中国文学》、《作文杂谈》等。另有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