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1899-1967),宝山(今属上海)人。
优生学家、社会学家。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校。
其间,每年暑假、寒假,他都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我的计划是每个暑假学一种经书或史书,也曾搞过一个暑假的《说文》,……搞过七八个暑假,对国学和旧文献算是获得了一些知识,打下了底子。”1921年前后,读了一些“精神分析派”的书刊,便试用“精神分析派手法”,写了一篇《小青的分析》,受到梁启超的赞赏。1922年赴美留学。其间,利用一切机会广为涉猎,“我在美国学的是动物学,特别是遗传学,可是心理学、文学、哲学,我都念”,“后来转来转去,莫名其妙地就转到了社会学。”爱读书,也喜买书。时清华留学生每月80美元津贴,他省吃俭用,一有余钱便去旧书店看书、买书。1926年回国,先后在大学任教。梁实秋晚年曾忆及其书房云:“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我国谱牒学研究的学者,他的书房收藏这类图书极富。他喜欢用书槴,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一套书夹起来,立在书架上。
他在每套书上系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种书签实在很别致,不知杜工部《将赴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里封尘网’的书签是否即系此物。……想来他书房中那些书签早已封尘网了!”(《雅舍小品·书房》)1937年到西南联大任社会学系主任,并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中央民族学院工作。
潘氏一生着述颇丰,先后出版专着20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