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逵(1905-1985)原名杨贵,台南新化人。
台湾作家,10岁刚过即喜读文艺书籍。青年时代曾到日本东京攻读文学、哲学,并读了许多关于思维方法的书。1927年放弃学业,回台湾参加抗日的农民运动和文化运动。
是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唯一直接参与民族解放运动的作家。
曾多次身陷囹圄。1945年台湾光复后,又以在“二·二八”事件中草拟《和平宣言》而被捕判刑。
提倡改造社会,服务人生,为人类进步事业创作。作品多写实,文风淳厚。
曾创办《一阳周报》,主编《力行报》副刊、《台湾文学》丛刊等。
有《羊头集》、《杨逵作品选集》等。
素有“用锄头在大地上耕耘的作家”之称。“他一方面开垦荒地,植树种花,过着清贫刻苦、自甘淡泊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始终写作不辍,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使命感和奋斗精神倾吐在纸上,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杨逵作品选集》编后记)1957年在台湾《新生月刊》5月号上发表题为《智慧之门将要开了》的致其孩子的信,提出“怀疑是智慧之门,它是一切学问的出发点,……无论哪一个发明与创作都是由怀疑出发”的观点。他说:“……你说,你越读得多,越听得多,越糊涂了;这是智慧之门将要开的信号,千万不要灰心。……我们做学问的,不该怕问题的繁多。碰到问题才是到达智慧之门的信号。只要不畏难、不退缩,智慧之门将会给你打开的。……性急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求真理”,他还指出,“……智慧之门将要开了。
可是,人家不会替你打开的,一定要你自己努力,用功来把它打开。可以用的敲门砖是科学的方法、丰富的知识与严密仔细、继续不断的观察和思索。
没有道理的幻想,是越想越糊涂的,那是与智慧之门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