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1909年入唐山铬矿学校土木系学习,后到美国留学。191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创办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
竺氏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但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十分喜爱中国古典文献,广泛阅读,至老不辍。他认为,自然科学家不能知识面过于狭窄,那将会束缚自己的视野。多读点文史知识,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专业的研究。在他自己的研究中就喜大量引用古典文献资料,在物候学的研究中,引征了许多古代的诗句为证。
如在谈到长江黄河流域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不但无夏季而且也无春秋时,就引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说明这是记实。竺氏还把自然科学引入了版本校勘学的领域。
如对王之涣《凉州词》:“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他考证说,这是很合乎凉州以西玉门关一带春天情况的。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唐朝开元时代,写边塞诗的诗人,对于安西、玉门关一带春季几乎每天日中都要刮起黄沙,直冲云霄的情况是熟悉的。
但后来不知在何时,王之涣《凉州词》第一句便被改成“黄河远上白云间”。到如今,书店流行的唐诗选本,统统沿用改过的句子。实际上,黄河和凉州及玉门关谈不上有什么关系。竺氏这番考证,比起一般的考证更进一步,有科学佐证,所以更有说服力。
可见,自然科学工作者如果具有广泛的文史知识,不但能推动本身的科学研究,还能反过来影响文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