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通一经读书法

高亨通一经读书法:

高亨认为,要踏踏实实地真正“读通”一种重要书籍,以其作为走向治学之路的第一步。

这也是高亨自己的读书方法。他早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读书时,就曾选定《韩非子》作为深入钻研的对象,潜心攻读,于1926年写出毕业论文《韩非子集解补正》,得到梁启超、王国维的赞赏。对《韩非子》一书的攻读,成为高亨进一步研究先秦古籍并取得成果的重要起点。

由此,他又逐步研究了周秦的其它重要古籍,涉猎甚广。有位跟随高氏进修中国古代文学的大学毕业生,起初没有认识“一经通”的意义,在高氏的耳提面命下,才被动地选定一部书,作为一段时间内重点研习的对象。这部古籍并不生疏,然而,当他按照“读通”的要求再读时,很快便发现自己对原书的许多字句根本没有确切的理解;对于相关的参考资料,或略有所闻,或完全不知从何查找;对于书中的不少疑点、难点,以前竟大都习焉不察,甚至究竟怎样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加以归纳整理,也自觉颇费斟酌,难以落笔。

这使他深深感到治学的不易,发现了自己过去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从而自觉地选择了“通一经”的读书方法。 参见 高亨读书

为您推荐

邓拓读书法

邓拓读书法:邓拓读书时极重视积累,并要求大家都这样做。他打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方:“你看农民出门,总随手带粪筐,见粪就拣,成好习惯。专门出门拣粪,倒不一定能拣很多,但一成了随时拣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知识积累,也应该..

温公颐读书法

温公颐读书法:温公颐(1904-)原名寿链,笔名梦华,福建龙岩人。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祖父辈务农而家境清寒,依靠本村宗祠和县府补贴得以就学。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年至1949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59年..

周谷城新三余读书法

周谷城新三余读书法:周谷城(1898- ),湖南益阳人。历史学家。1905年进周氏族立两等小学读书,“除喜欢英文、国文及历史外,什么都没学到”。1915年入中学,喜英文,曾组织英语学会,自任会长;又喜欢古文。后考入北京高师,“读了很多..

顾随评点式读书法

白寿彝读书法

白寿彝读书法:白寿彝(1909-),河南开封人,回族。历史学家。着有《中国交通史》、《中国回教小史》等。他认为,“读书要下功夫”。所谓“下功夫”,不应仅仅理解为时间的延续和次数的增加,而是善读。他说:“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

吴晗读书法

吴晗读书法:吴晗认为:“青年人要有雄心壮志,着书立说,没有奋斗目标就不会有所作为。”而读书方法有两种,一是“寻章摘句式”,读得细致,但往往会“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犹如一屋散钱却缺少串钱的绳子;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

周予同读书法

周予同读书法:周予同(1898-1981)原名周毓懋,字予同,后以字行。笔名天行。浙江瑞安人。历史学家。中学时,就开始接触中国古代文化史籍,并与同学共同自学探讨。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治学上受钱玄同影响很大。毕业后,先后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