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认为,要踏踏实实地真正“读通”一种重要书籍,以其作为走向治学之路的第一步。
这也是高亨自己的读书方法。他早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读书时,就曾选定《韩非子》作为深入钻研的对象,潜心攻读,于1926年写出毕业论文《韩非子集解补正》,得到梁启超、王国维的赞赏。对《韩非子》一书的攻读,成为高亨进一步研究先秦古籍并取得成果的重要起点。
由此,他又逐步研究了周秦的其它重要古籍,涉猎甚广。有位跟随高氏进修中国古代文学的大学毕业生,起初没有认识“一经通”的意义,在高氏的耳提面命下,才被动地选定一部书,作为一段时间内重点研习的对象。这部古籍并不生疏,然而,当他按照“读通”的要求再读时,很快便发现自己对原书的许多字句根本没有确切的理解;对于相关的参考资料,或略有所闻,或完全不知从何查找;对于书中的不少疑点、难点,以前竟大都习焉不察,甚至究竟怎样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加以归纳整理,也自觉颇费斟酌,难以落笔。
这使他深深感到治学的不易,发现了自己过去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从而自觉地选择了“通一经”的读书方法。 参见 高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