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 : 指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传播学上的噪音概念最初是由传播学者香农(一译申农)在其著名的香农模式中首先提出的。香农在该模式中,提出了对称的信源与信宿。发射器与接收器这两组概念。这一模式指明,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实际上是被编码而以信号的形式予以传递的,这一信号经发射器编码并由接收器予以解码,又从信号还原为讯息,然后到达信宿——信息传输的目的地。而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它会受到噪音源所发出的噪音的干扰,这种干扰会妨碍传输的效果,为信号的准确还原带来某种程度的困难。所以,接收器的还原功能也就应包括“过滤”的含义。换言之,接收器应在还原时,过滤掉那些附加的、原编码所不具有的多余的信号。过滤得越彻底,则还原质量越高,信号乃至信息的失真度越小,保真度越高。否则,必将影响、降低信息传输的准确程度、甚至还可能使信息传输失败。
香农模式是以电子信息传播为探讨对象的。电话、电报这些电子信息传输过程也确实最典型地为香农模式及其噪音概念提供了实例。如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雷电、强大磁场、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等等干扰,都是噪音的具体实例与表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香农模式的原理及其噪音概念并不仅仅适用于电子信息传输过程,它对一般信息传输过程也同样是适用的,只不过,电子信息传输过程最典型,最易被人们所注意罢了。
对于人类的传播活动而言,语言文字无疑是最普通、最平常的信息传输方式了。而正由于其太普通、太平常,人们往往把语言文字看作了要传输的东西本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们在传播过程中,真正要传输的是某种意图,或者说某种信息,而一旦采取了语言文字的形式,它实际上已经被编码了,它已经是一种信号(或符号) 了。由于人们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本身也离不开语言,所以,这种编码的过程常常被忽略了。当人们所要传输的信息比较简单、比较具体时,这种忽略一般并不会给传播效果带来麻烦。但当这些信息比较复杂、比较抽象时,这种忽略就时常会给传播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很大的麻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它将妨碍受传者按传播者原本的意思去理解信息,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误解或误会。用香农模式分析,也就是信号在解码器那里未能准确还原。而还原又是传播致效所不可缺少的,是致效的关键。“你吃饭了吗?”这样的日常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极为平常,它实质上与说声“你好!”并无区别。可是,当某一个中国人在与刚到中国不久、并对汉语不甚了解的外国人用它来打招呼时,误解就会发生。外国人说不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因为在有的国家的语言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此。未能准确地被还原为一般问候,就是产生这种误会的症结所在。
噪音既可能是一种声音,比如电影院外的汽车喇叭声等等;也可能是声音以外的东西,比如电磁波,导致摄影底片变质的光源等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