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关于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他发表在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上的《新人口论》是根据自己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发言内容改写而成的。文章呼吁要重视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他认为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如果不加控制,任其盲目发展,势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他提出了包括实行计划生育在内的一些措施,主张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1958年4月,北京大学一些人采用大字报辩论的方式,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及其整个学术思想、政治观点进行了批评,把他的见解说成是“新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寅初为自己的观点进行了申辩,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答辩文章。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其它高等院校和一些报刊也发表了大量文章,对马寅初进行公开的指名批评。
早在50年代初,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多次谈及人口问题,他们的言论推动了人口理论研究。1953年8月11日,政务院指示卫生部帮助群众节育,并批准了卫生部修订的《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1954年,刘少奇同志在节育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党是赞成节育的,要适当提倡,不要反对……但是,公开登报宣传,现在不必进行,可以做口头宣传”(《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71、173页)。同年,马寅初先生三次以人大代表身份到浙江视察,认为人口增长过快同国民经济发展是有矛盾的(参见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11月版)。1955年3月,党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指出:“节制生育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政策性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刘少奇选集》下卷,注释65)。这年,马寅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浙江组讨论会上,散发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稿,由于多数人反对,又自动收回,静待时机成熟,再提出来(参见马寅初《新人口论》)。1956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正式指出:“除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使家庭避免过重的生活负担,使子女受到较好教育,并且得到充分就业的机会。”周恩来同志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这一时期,报纸也发表文章,宣传避孕。1957年,毛泽东看到了人口多坏的一面,并多次谈及。2月27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这里头要提倡节育,少生一点就好了,……这样子搞下去,我看人类要提前火并的,就是趋于灭亡。”3月1日、2日,他又说:“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人口控制在六亿,一个也不多啦!……这一条马寅初讲得很好,今天讲得好!……从前他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有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在毛泽东同志节育言论鼓励下,马寅初认为时机成熟,提出控制人口的建议,邵力子、吴景超等人也都提出了控制人口的建议(参见马寅初《新人口论》)。最高国务会议以后,报纸纷纷刊登文章,讨论人口问题,宣传计划生育。6月,在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马寅初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人口问题的主张,即《新人口论》。7月5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至此,人口理论研究高潮迅速达到顶峰。
反右斗争开始后,许多主张控制人口的学者被打成右派,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受到批判。1957年10月14日,随着《人民日报》发表“不许右派利用人口问题进行政治阴谋”,开始了对控制人口理论的全面批判。1958年1月28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认识:“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现在还是人多好。”3月23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讲:“宣传人多造成悲观空气也不好,应看到人多是好事,实际人口到七亿五至八亿时再控制”。4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指出:“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5月18日,毛泽东在《代表团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八亿人口、十亿人口也不怕……中国地势条件好,东边大海,西边大山。”与此相呼应,舆论界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变,批判马寅初随即形成了高潮。很多报刊杂志纷纷发表文章,点名批判马寅初。诸如:“六亿人口是一个伟大的力量”,“见口不见手——评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人多是好事……。”周恩来在接见斯诺时说:“我们相信计划生育是正确的,但在中国马上实行是困难的。”1959年12月,马寅初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重申我的请求》一文,表示要坚持真理,“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康生此时表态,断言马寅初的问题已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右派向党进攻的政治问题。提出“要象批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那样批判马寅初。”随后,批判的调门越来越高。1960年,马寅初被撤销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在这次批判中,指责马寅初先生“借学术研究为名,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妄图搞垮社会主义,使资本主义复辟”。1958年、1959—1960年的点名批判,各种报刊发表文章有160多篇。北大校园内张贴有组织的大字报9000多张(肖灼基:《从批判马寅初中吸取教训》,《人民日报》1986年6月20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寅初的观点得到肯定,对他的错误批判也得到了纠正。对《新人口论》的批判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此后,不加控制的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不断膨胀,人口压力愈来愈大。

为您推荐

关于哲学主客体辩证关系

关于哲学主客体辩证关系 : 关于主体和客体是否相互规定,在80年代大体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他们认为,主体永远是物质世界的一部..

关于哲学现代化问题

关于哲学现代化问题 :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需要现代化和哲学如何现代化等问题,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现代化提法不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提发展为好。胡宝琛在《哲学现代化..

关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动因

关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动因 :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但是毛泽东晚年却犯了严重错误。对于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为什么会犯如此重大的错误,理论界有..

关于人道主义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主要观点集中发表在论文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中。(一)李侃认为,传统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来说,主要的就是两千多年以来形成..

50年代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50年代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哲学界关于什么是真理和关于社会的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曾开展过讨论。争论的过程是:1956年,《光明日报》在其《哲学》双周刊第55期上发表了任之写的..

关于萨特的自由观

关于萨特的自由观 :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哲学界围绕西方哲学流派中著名人物萨特的自由观,展开了一场讨论。其中多数学者认为,萨特的自由观总体上是不科学,作用是消极的。少数学者肯定其中的合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