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关于“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 20世纪初列宁提出了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我国理论界在80年代也围绕着列宁这一命题是否过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宦乡在《新时期》杂志1979年第2期上发表《回答几个经济理论问题》一文认为,列宁和斯大林关于垂死性的思想并无根本不同,垂死即快要死,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主要是从经济上论证垂死性。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里则主要从政治上论证垂死性。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基本观点,包括帝国主义的垂死性,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要看到历史发展经历了巨大变化。因此研究战后帝国主义问题和论证它的发展趋势(必然走向灭亡,即垂死性),应根据新材料,作出新结论,而不能只用《帝国主义论》的词句来套。质言之,帝国主义是垂死的,因为它在走向灭亡,一定要由社会主义所代替。但有其漫长的过程,帝国主义目前尚有一定活力,只是从长远看,从历史角度观察,它已在走下坡路,是垂死的,也就是说,帝国主义要死还不那么快,可以说是垂而不死。二次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采取了某些措施,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帝国主义垂而不死阶段还继续一些时候。蒋学模也在《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上发表《按照列宁的原意认识帝国主义的垂死性》一文认为:那种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个原理过时了的看法是错误的。这种看法的产生有其客观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出现了一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观原因是受斯大林关于帝国主义“垂死性”观点的影响。斯大林对“垂死性”的理解指的是资本主义到了死期,“无产阶级革命已经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了。按列宁的理论,“垂死的资本主义”是就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来讲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也就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垂死性”和“过渡性”是一回事。垂死和死亡有区别,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垂死是趋向死亡而实际未死。在习惯用法中,垂死距离死亡是很接近的。但列宁把“垂死的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来看,那就不是我们习惯用法中指的那种临死前的弥留状态,而是像人在一生发展过程中的老年或暮年阶段那种含义。因此列宁的论断并没过时,仍具活力,仍是我们考察战后帝国主义“垂死性”的思想武器。杨鲁军则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参》1982年第3期发表《应当取消帝国主义“垂死性”的提法》一文认为:按一般理解,帝国主义是垂死的。战后以来,帝国主义基本矛盾确实大大加深了,但同时,资本主义对于如何巩固和延续其制度,更富经验、手段了。当前资本主义仍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资本主义的整个灭亡并不是指日可待的。因此,60多年前列宁提出的这一论断在今天至少不能认为是继续有效了,应当取消这一提法。从列宁论断帝国主义历史地位的基本思想及其方法论观点来看,列宁的合乎逻辑的结论应是“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而不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后者已经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所否定,前者依然是我们今天分析帝国主义的犀利思想武器。因而,我们坚持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的观点,而取消“垂死”或“垂死性”的提法,绝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解德元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参》1987年第6期发表《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一文,则认为:从现在情况看,列宁把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制定为垂死阶段,恐怕是个失误。一些同志出于一片好心,坚持认为列宁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用列宁关于“过渡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的思想,来论证列宁所说的“垂死”不是“快要死了”,是不能说服人的。“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个判断还有可探讨之处。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又一次阶段性的变化,不论这是垄断阶段内一个新的小阶段,还是与垄断阶段并列的一个大阶段,都可以说明,列宁讲的垄断阶段(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的垂死阶段。因为如果垄断阶段是垂死阶段,那么新阶段应该是死亡阶段了。事实却不是。这就可以反证新阶段之前的垄断阶段并非垂死阶段。那么,垄断阶段究竟是什么阶段呢?解德元认为,二次大战前的资本主义发展,总的来说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战后资本主义进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成熟阶段。当它过渡成熟时,才进入垂死阶段。

为您推荐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 中国档案汇编。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主要选用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中国政府审判日本战犯及汉奸和战时文电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