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罗夫,V.G.

    佩罗夫,V.G. :

生于托博尔斯克,卒于莫斯科。1853年考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1856年,以作品《画家的兄弟尼古拉·格里高利耶维奇·克里德纳肖像》参加皇家美术学院展览,获得小银质奖章。后来,其他作品又先后获得大银质奖章、小金质奖章,并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60年代初,佩罗夫以完全新颖的题材,掀开了俄国艺术史上崭新的一页。其作品反映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社会面貌,揭示了沙皇制度的残酷、教会的欺骗、商人的势利、城乡劳动人民的痛苦。1862年毕业,完成了《莫斯科近郊梅季希的饮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教会的丑态,同时也真实地描绘了贫困而尚未觉悟的俄国农村。同年去巴黎留学,《盲人音乐家》《卖唱者》《巴黎城郊的节日》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1864年回到俄国。从60年代中期起,佩罗夫的创作题材由对社会的讽刺转向悲剧性的描绘。《送葬》(1865)是其代表作之一,用简洁的艺术语言,刻画了孤儿寡母为亲人送葬的情景,单调、寂寞的自然景色,强化了无限哀愁的情绪。不久以后,他又创作了描写童工劳动的《三套车》以及揭示俄国妇女苦难命运的《女教师来到商人家》《投河的女人》和《最后一家酒店》。佩罗夫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通过艺术的概括和集中,使人们形象地看到俄国60年代社会的黑暗。佩罗夫也是杰出的肖像画家。他在60年代末作的农民肖像《流浪者》,曾获得权威评论家V.P.斯塔索夫的高度赞扬。1871~1872年,佩罗夫创作了当代的文化名人肖像组画,其中包括剧作家A.N.奥斯特罗夫斯基、文学家F.M.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这些肖像有质朴、平易的共同特点。画家通过对象的眼神、表情及外形特征,深刻地揭示被画对象的精神面貌。70年代,佩罗夫还画了一系列风俗画,描写了小市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的欢乐与痛苦,如《猎人的休息》《捕鸟人》《养鸽者》等,以亲切的笔调描绘了具有俄罗斯特征的人物和景色。

佩罗夫是在N.G.车尔尼雪夫斯基和N.A.杜勃罗留波夫的哲学与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画家。他以自己的艺术,参与了19世纪60年代的民主运动。他的优秀作品,向同时代的人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他和当时的N.A.涅克拉索夫、奥斯特洛夫斯基、I.S.屠格涅夫等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鞭挞了社会的丑恶,肯定了新生的事物,是60年代多产而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

为您推荐

格,N.N.

格,N.N. : 生于俄罗斯沃罗涅日,卒于乌克兰切尼科夫。在乌克兰度过童年。祖父是从法国流亡到俄罗斯的侨民。1847年进入基辅大学数学系,1848年转到彼得堡大学。因对美术有特殊爱好,1850年投考皇家美术学..

舍赫捷利,F.O.

舍赫捷利,F.O. : 原名弗朗茨-阿尔伯特·奥西普维奇·舍赫捷利。生于圣彼得堡,卒于莫斯科。祖辈来自巴伐利亚,其家庭属于俄罗斯伏尔加德意志族,祖父经商,在萨拉托夫享有较高声望。1866年一家迁回萨拉托..

费多托夫,P.A.

费多托夫,P.A. : 生于莫斯科郊区一个退职军人家中,卒于圣彼得堡。11岁进入陆军幼年士官学校,18岁毕业后到圣彼得堡近卫军芬兰团队服役。1835年考入皇家美术学院业余夜校。早期作品多为水彩和素描,肖像..

菲洛诺夫,P.N.

四僧

四僧 : 皆为明末遗民,其中朱耷和石涛系明宗室,明亡后出家为僧。四僧均深通禅学,寄情书画。渐江、石谿、石涛主要从事山水画创作,朱耷除山水画外,还擅画水墨花卉禽鸟。四僧的出身、经历、人生态度和气质..

普里亚尼什尼科夫,I.M.

普里亚尼什尼科夫,I.M. : 生于俄罗斯博罗夫斯克的季莫舍沃村一个商人家庭,卒于莫斯科。12岁起在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校学习,但由于家庭原因于一年后辍学,直到1856年才返回学校,受教于S.K.扎良科等..

人像画

人像画 : 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意为个人、人物。人像画与圣像画的区别是,人像画用来指称世俗人物的画像。E.S.奥夫钦尼科娃认为I.M.斯涅基廖夫在1851年出版的《俄罗斯国家古物》一书中最先将“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