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琴:弦鸣(擦奏)乐器。又称“嵇琴”。最早使用这种乐器的是隋、唐时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西喇木伦河流域的部落奚(《新唐书》作“部落嵇”)。其形制与今之胡琴类乐器相近。定弦及音域记载不详。演奏时用竹片在两弦间擦奏。陈旸《乐书》:“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并绘有形制图。是胡琴类乐器的前身。
- 欢迎来到文学网!
奚琴:弦鸣(擦奏)乐器。又称“嵇琴”。最早使用这种乐器的是隋、唐时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西喇木伦河流域的部落奚(《新唐书》作“部落嵇”)。其形制与今之胡琴类乐器相近。定弦及音域记载不详。演奏时用竹片在两弦间擦奏。陈旸《乐书》:“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并绘有形制图。是胡琴类乐器的前身。
琴:弦鸣(拨奏)乐器。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又称瑶琴、玉琴等,现代称古琴、七弦琴。其形制为扁长共鸣箱,琴身宽的一端为头,窄的一端为尾。琴头上嵌有承弦的岳山,尾端有承弦的龙龈和保护琴尾的焦尾。琴面多用桐木,底板用..
笛:气鸣(吹孔)乐器。竹制横吹,又称“竹笛”、“横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有大横吹、小横吹的记载,后逐渐流行于全国各地,宋时已在民间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广泛用于中国民间戏曲、说唱和器乐..
扬琴:弦鸣(击奏乐器。源于古代西亚流行的击弦类乐器。11世纪经巴尔干半岛传入东欧。16世纪前后经海路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始称洋琴。民间俗称打琴、敲琴、扇面琴或蝴蝶琴,是民族乐队中较重要的传统乐器。常见形制为..
磬:体鸣(击奏)乐器。古代石制打击乐器。甲骨文中有“磬”的象形字。先秦文献《尚书·益稷》记载:“戛击鸣球,”“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鸣球”与“石”即指磬。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石磬,长69厘米,宽55厘米,上部有..
竖箜篌:弦鸣(拨奏)乐器。又名竖头箜篌、胡箜篌。竖箜篌与源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竖琴(harp)类乐器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其形制多为弓形,据说与古代狩猎时射箭用的弓有关。有14弦、16弦、17弦、23弦、24弦多种,而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