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舞》②

《腰鼓舞》:亦称“打腰鼓”。原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汉族民间舞蹈,多在年节喜庆时演出,有时也插入秧歌队伍中,随着秧歌队边敲边舞。解放后几乎遍及全国。腰鼓呈长筒粗腰形,用宽布带穿于鼓环中,斜挂在表演者的左侧腰间,双手各持一鼓棰,相互交替击鼓,或双手同时前后击鼓。此舞的特点是,它的鼓点和舞蹈动作紧密结合,鼓点变化无穷,诸如起点、止点、流水、单点、花点、乱点、紧三棰等,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和情绪。舞姿有“踢腿”、“转身”、“骑马式”、“飞脚”等。集体表演的腰鼓队形富于变化,有“卷白菜”、“九连环”、“十枝梅”、“丹凤展翅”等。民间的腰鼓舞带有竞争的性质,分两队比技巧和鼓点,愈比愈激烈、愈红火。1942年以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原有腰鼓形式进行了改革,发展成为节奏激烈,动作奔放的群众性舞蹈。新中国成立以后,腰鼓舞成为群众在节日、集会时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延安“鲁艺”改编的《胜利腰鼓》,在1949年第二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上荣获集体一等奖。

为您推荐

《秦王破阵乐》②

《秦王破阵乐》:又名“七德舞”。是唐代变化较多、影响较大的一种宫廷舞蹈。李世民(其父李渊灭隋称帝后封他为秦王)征伐四方,破灭刘武周时,军中流传、歌颂他统一国家的武功的乐曲《秦王破阵乐》。627年即位后,曾命音乐..

《口弦》②

《口弦》:又称“口口”。是一种以吹奏口弦并伴以即兴表情动作的回族民间娱乐形式。“口弦”主要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一带的回族妇女中间。她们想抒发自己的感情时,经常用弹口弦的方式,有时相互对弹..

《狮舞》②

《狮舞》: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流行于全国各地,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由两人扮演的为大狮子,称“大狮”;由一人扮演的为小狮子,称“少狮”;另有一人扮成武士,戴大头面具,手持能旋转的色彩鲜艳的绣球,..

《霓裳羽衣舞》②

《摆手舞》②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骆驼”(跳摆手),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集体舞蹈。摆手时围成圆圈,锣鼓放在中央或旁边,两人一行或四人一排,队形看人数多少决定,男女老幼都可参加,一般男女混..

《龙舞》②

《龙舞》:普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常在广场街头演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张衡《西京赋》)精彩地描绘了“鱼龙变化”的表演。《龙舞》从广场搬上舞台,充分利用灯光、纱..

《柘枝舞》②

《柘枝舞》:唐代名舞。原为中亚一带的民族民间舞蹈。伴奏以鼓为主,节奏强烈、鲜明、健朗。舞者在鼓声中出场、起舞,身穿柔软贴身、质地轻薄的绣花窄袖罗衫,纤细的腰上束挂着宝玉饰品的花带,头上戴着缀有珍珠的花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