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时期的历史剧

“孤岛”时期的历史剧:

上海“孤岛”时期,由于英法殖民者畏惧日本侵略者,禁止公开宣传抗日,加上汉奸特务对抗战的破坏,直接反映现实的戏剧受到极大限制。

进步的戏剧工作者便通过历史剧、外国进步戏剧,以及各种改编旧剧和民间戏曲等,宣传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表现抗击外敌侵略的民族英雄,起了振奋人心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历史剧的创作和演出,成为一时风尚。

这些历史剧多取材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时的史事,以张扬民族意识、激励爱国情绪为主题。阿英以魏如晦的笔名,先后创作了南明史剧《碧血花》(又名《葛嫩娘》、《明末遗恨》)、《海国英雄》(又名《郑成功》)、《杨娥传》,以及《洪宣娇》等。

这些剧本以抗敌爱国的英雄为主人公,对于鼓舞上海“孤岛”人民坚持抗战、反对日伪的斗争,具有现实意义。于伶写的五幕史剧《大明英烈传》,江上青(舒湮)写的《精忠报国》和《董小宛》,欧阳予倩改编的《梁红玉》和《桃花扇》,都满腔热情地歌颂爱国精神和强烈的反侵略民族意识。这些剧本分别由上海剧艺社、新艺剧社等上演,虽然多为历史剧,但是观众仍然很容易和抗日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演出后对沦陷区人民坚持反抗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特务的斗争,起了一定的鼓舞教育作用,也因此常常受到反动当局的威胁和迫害。如《碧血花》曾三次遭到禁演,三次易名,先改《明末遗恨》,后改《葛嫩娘》。

为您推荐

华北农村的戏剧运动

华北农村的戏剧运动:抗战爆发后,不少戏剧工作者从上海等地到达延安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他们与当地文艺工作者一起,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戏剧活动。1938年,晋东南创办民族革命艺术学校、鲁迅艺术学校和晋察冀联大文艺学院,培养..

抗战时期的戏剧节

抗战时期的戏剧节:1937年12月31日,在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决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戏剧节。1938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怒潮剧社、四川旅外剧人抗敌剧队、国立戏剧学校先后到了重庆,大批影剧界人士荟萃山城,重庆成..

《保卫卢沟桥》的创作和演出

《保卫卢沟桥》的创作和演出: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上海剧作者协会于7月15日召开全体会议决定:由到会的全体会员集体创作三幕剧《保卫卢沟桥》。该剧第一部《暴风雨的前夕》由崔嵬等执笔,第二部《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由..

上海戏剧界争取演剧自由的斗争

蓝衣剧团

蓝衣剧团:1931年秋后,“剧联”在地下党和红色工会的帮助下,于沪东、沪西、浦东等工人区先后组建了浦青、美美、南美、铁工、三友工人俱乐部,绸业工人剧团等七、八个工人演剧团体。因工人通常着蓝衫,统称蓝衣剧团。蓝衣剧团..

工农红军学校戏剧管理委员会

工农红军学校戏剧管理委员会:1931年秋后由中国共产党的红一、三军的战士剧团、艺术股等组建而成。学校政治部指定伍修权、赵品三、李伯钊、危拱之等负责委员会的工作。1931年11月瑞金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

广东戏剧研究所

广东戏剧研究所:戏剧研究和演出机构。1929年2月,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为改良粤剧提倡新剧而建立。聘请欧阳予倩任所长。下设剧务、编篡、总务三股,并附属戏剧学校和大小剧场各一。1931年7月被裁撤。该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