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影的历史从“电影镜”时代就开始了,第一个先驱者是威廉·保罗。
1895年至1896年间,他与艾克斯合作,在多佛尔港摄制了《海啸》等影片。1898年,他又摄制了第一部喜剧片《大兵求爱记》。这也是英国最早的故事片。
这期间,英国出现了许多制片人,他们多数住在勃列顿。
其中斯密士成为最早使用蒙太奇表现手法的电影导演,威廉孙则最先运用了追逐片表现手法,他在19世纪末拍摄的影片《中国教会被袭记》就出现过追逐的镜头。1903年,几家制片商联合发行了一种“狩猎”的纪录片,为追逐片开了先河。同年的《邮本被劫记》则是追逐片最初的成功作品,这部影片后来在着名的美国影片《火车大劫案》中被模仿,成为西部片的开端。英国从1903年开始,摄制了许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片断为题材的纪录片,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在纪录片样式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30年代,出现了一个叫做“纪录学派”的电影派别,对纪录电影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电影曾出现两种发展趋势:保罗·罗沙擅长纪事片,弗拉哈迪则强调人情味。这期间的影片,《相见恨晚》、《海神》和《工头到法国去了》3部影片在英国电影史上占重要地位。战后,人们曾寄予很大希望的纪录学派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相反,英国电影公司为取悦观众,摄制了大量的侦探故事片、变态心理片和耗费巨大的彩色片,如《七重心》、《我的刽子手等》等。
1950年以后,英国的喜剧片非常发达,在影片生产上占着主要地位。这时,英国电影也时常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题材。最好的一部是费兰德根据蒙萨拉的一部小说改编的《无情的海洋》。
1956年,英国影片在本国的卖座率超过美国,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这以后,英国电影又开始衰落,到60年代前只摄制了《百万英磅》,《王子复仇记》和《天堂的笑声》等影片。70.80年代,英国电影有很大转机。
卡里尔·赖兹导演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被提名竞选奥斯卡奖。《火的战车》获1982年奥斯卡四项奖。《甘地传》获8项奥斯卡奖,为英国电影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