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关于王朝到民间采诗的记载是《国风》民歌说的最初源头。
此说到宋代得到进一步确认,宋人大多认为:“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之后,又有人认为不独《国风》为民歌,《小雅》中也包含部分民歌。
《国风》为民歌说渐为广大学人所接受,几成定论。其主要论据是:1.《国风》的音乐乃民间音乐,“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2.《国风》的艺术形式具备民歌的特征,“其言浅近重复”(郑樵《诗辨妄》)。“起兴与本诗没有多大关系”,“换章只换韵脚”,“不同篇之诗,有相同的句子。
”(何定生《诗经之今日》,《古史辨》第三册)3.《国风》的作者,“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郑樵《诗辨妄》)。4.《国风》的内容,主要反映民间的婚恋、家庭、农事等生活(详见方玉润《诗经原始》、闻一多《风诗类钞》)。
5.先秦典籍为此说提供了许多根据。比如关于“采诗”说,《国语·晋语》六载范文子戒赵文子语曰:“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妖祥于谣。”《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师旷语曰:“故《夏书》曰:‘遒人振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
”杜预注:“徇于路,求歌谣之言。”此即关于“采诗”说最早的记载,也可以说是《国风》为民歌说的最初源头。关于《国风》的作者,《左传》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左传》闵公二年:“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左传》言“卫人”、“郑人”、“国人”当包括民间百姓。《国风》是民间各阶层的群众创作,言“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是未详审《国风》全部,以偏概全,主观臆说。
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风之得名主要在于音乐,风是相对朝廷雅乐宗庙祭歌而言的民间乐调。古人主要在“风土之音”的意义上称之为民歌,我们今天也主要应从这个意义上沿承传统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