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民歌运动 :
1937年11月由周扬、成仿吾、艾思奇、柯仲平等人发起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曾刊发出一则《边区文协征求歌谣启事》,明确表明了民歌艺术在陕甘宁文艺运动及新民主主义文化中的价值及地位。强调“歌谣是大家的作品,从歌谣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众的生活和大众的艺术。利用歌谣的旧形式武装进新的内容,或多少采用歌谣的格调和特点,来创造新诗歌”。因此,广泛全面地收集整理民间歌谣并加以研究,开启并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及延安的民歌运动。
1939年3月初吕骥发起成立了“民歌研究会”,开始了民歌收集整理活动。由于民歌研究会的成员主要来自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因此,他们首先将民歌采集的范围放在了延安地区。他们开始出版陕北民歌集,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提纲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民歌收集整理研究活动。随着延安文艺运动的逐步发展,“民歌研究会”先后于1940年10月更名为“中国民歌研究会”,1941年2月改名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经历了不断组织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演进过程。同时,延安民歌收集整理及研究工作重心形成了“由陕北做起,及于华北,以及于全中国”的发展方向。在推进延安民歌运动过程中,这些民歌研究团体,除了分别出版吕骥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安波的《秦腔音乐概述》、马可的《陕北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歌咏》、冼星海的《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和张鲁等编著的《怎样采集民间音乐》等论著之外,还先后编辑出版了《陕北民歌选》和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的《民间音乐研究》会刊,以及《民间音乐论文集》、《陕甘宁边区民歌》、《绥远民歌集》(上下册)和《河北民歌集》等多部民间音乐丛刊和民歌集。这不仅对延安的“新音乐”运动及其创作活动产生了直接的艺术借鉴和审美影响,而且直接推进了延安文艺运动中的街头诗、朗诵诗和民歌体诗歌等创作活动的发展。
民歌体诗歌创作在延安诗坛蔚然成风,并对“国统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同时,民歌体的诗歌创作及其作品也成为延安文艺运动在诗歌艺术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