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观

诗可以观:

儒家关于文学功能的一种观念。语出《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的“诗”原指《诗经》,意思是说可以通过《诗经》来“观风俗之盛衰”,以“考见得失”。从广义上说,就是将文学当做社会生活的镜子,从中了解政治得失、风俗厚薄等。据传统的说法,古代有“采诗之官”,负责到各地“采风”,“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礼记·王制》上就说:“命太师(乐官)陈诗以观民风。”这首先应该有一个前提,即诗人是以客观写实的态度来记录或描述他的见闻和感想,类似今天的新闻报道或“纪实文学”,而不是纯文学创作。事实上,在《诗经》时代,诗人常常是在纪实,而不是虚构,这可以从《诗经》的作品中找到许多内证。“诗可以观”并非孔子的想当然,而是对诗歌功能的一种客观陈述。这对后代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历代诗人在抒写个人情感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客观记录或描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新乐府”等,当时的读者可以当“新闻”读,后代的读者可以当“历史”读。于是就产生了所谓“诗史”的观念,即将诗视为以韵文形式写成的历史。尽管今人接受西方的文学观念,将“诗”和“史”看做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甚至认为将“诗”和“史”混为一谈是不可思议的,但在中国古代,“诗史”却是对诗歌成就的一种异常崇高的评价。古代许多大大小小的诗人都在努力达到这一境界,一翻开他们的诗集,就可以读到这一类纪实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没有艺术欣赏价值,味同嚼蜡,而且时过境迁后,甚至难以卒读。这并非因为古代诗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古今文学观念有所不同。

为您推荐

直音法

直音法:古代汉语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同音字来给汉字注音,如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乐音洛”、“大音太”、“忉音刀”等。直音法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同音字是冷僻字,就无法注音,即使注了,也难以..

鲁褒

鲁褒:【生卒】:生卒年不详【介绍】: 西晋隐士。字元道,南阳(今属河南)人。鲁褒所以传名后世,是因为他写了一篇《钱神论》。《钱神论》原文已失传,但在《晋书》、《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中保留着此文最精彩的片段。据《..

诗无达诂

诗无达诂:传统阐释学的一种观念。语出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稍后的刘向《说苑·奉使》也有类似的表述:“《诗》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诗》就是儒..

反切法

文:古代的“正统文学”。文的原意是彩色交错,如《易·系辞下》说:“物相杂,故曰文。”《说文解字·文部》说:“文错画,象交文。”书面符号经过某种组织而形成的篇章,也如彩色相错成文,所以古人就将其称为“文”。在古代,“文”..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观念。《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本是说与古人为友的方法,即诵古人之诗,读古人之书,同时知其人,论其世。现代学者朱自清认为,孟子原意,“颂(诵)诗..

经籍籑诂

经籍籑诂:古代训诂的汇编。清代阮元编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历官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当时,正值“汉学”盛行,人们视汉魏古注为权威,于是,阮元在任浙江学政(教育厅长)期间,由他本人亲定凡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