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巾

冠巾:

古代男子用以区分尊卑贵贱的头饰。冠原来是贵族戴的礼帽,巾则是庶人戴的头帕。刘熙《释名·释首饰》:“士冠,庶人巾。”古代男子束发,先用笄绾住发髻,然后再用冠束住。也就是说,最早的冠是从束发器演变而来的头饰,只罩住头顶上的发髻,而不是盖住整个头顶。至少在西周时代,冠已成为贵族特有的标志,凡在公众场合或各种礼仪活动中,贵族都要戴相应的冠,并穿与冠式相配的服装,因此古代“冠服”连称。周代冠式主要有两种形制,即冕和弁。冕是在特殊的正式场合下(如祭祀)戴的礼帽,其样式是冠顶有一幅长方形木板,前后有垂旒,旒以玉珠穿成,垂旒的数目因爵位等级不同而又有差别,据说天子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等级最低的大夫仅二旒。这种冕式为历代王朝沿用,但魏晋之后,只有帝王才能戴冕,故古代诗文中常用“冕旒”来作为帝王的代称。弁则是贵族在一般性的正式场合下戴的冠,类似后代的常服,又分为爵弁和皮弁。爵弁与冕类似,但没有垂旒。皮弁是用白鹿皮做成,尖顶,样式颇像后世的瓜皮帽,在鹿皮缝合处,缀有一行行玉珠,看上去像闪闪发光的星星一样。据《仪礼·士冠礼》,古代贵族举行冠礼有“三加”,一加缁布冠(普通的冠),再加皮弁,最后加爵弁。庶民百姓不能戴冠,只能戴巾帻,就是现在所说的包头帕。庶人戴的巾帻一般是黑色或青色的,故秦代称庶民为“黔首”,汉代称仆隶为“苍头”。巾帻有压发定冠的作用,所以汉代王公贵族也开始戴巾帻,但巾帻只是内衬,外面还要加冠。汉代冠式变得更复杂,据《后汉书·舆服志》,其名目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爵弁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巧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哙冠、鹖冠等,是帝王及文臣武将在不同场合下戴的冠。其中,通天冠是皇帝的常服,远游冠是诸王的常服,而进贤冠和武冠则分别是文臣武将的常服。汉朝文官的进贤冠,是从古代的缁布冠演化而来,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以冠梁的数目来区分爵位品级的高低,如公侯三梁,中两千石至博士两梁,博士以下至小吏皆一梁。汉朝高级武官如大司马、将军等所戴武冠叫武弁大冠,冠上有貂尾为饰,中级武官以下所戴武冠叫大冠,冠上左右插有两根鹖尾羽翎,以示勇武,故又称“鹖冠”。“汉官威仪”对后代影响很大,直到明朝,历代帝王和品官的礼冠基本上都沿用了汉代的冠式。冠是正式的官服,是朝廷命官的标志,“弹冠相庆”或“挂冠而去”之类的成语原来都是说的官场故事。三国以后,庶人戴的巾帻却流行开来,浪漫文人以戴巾帻显示风流潇洒,后来连将相大臣也多有服之者,当然其质料要高级得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的潇洒:“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周瑜所戴的纶巾就是青丝带做的头巾。诸葛亮也喜欢戴这种纶巾,故有“诸葛巾”之称。宋代时,已经在巾上加漆使之形状固定(或用漆纱),每次服用不必特为裹束,类似帽子,成为官员的休闲装。这样一来,“巾”就不一定是包头帕,而可能是某种帽子的名称,如读书人戴的帽子称为“儒巾”,宋代流行一种方顶重檐的休闲帽,就叫做“东坡巾”。值得一提的是所谓“乌纱帽”,这是明朝的官帽之一,因系黑纱制成,故名。其形制是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帽内另用网巾以束发。据《明史·舆服志》,乌纱帽是文武官员的常服,凡常朝视事均戴此帽。事实上,历代冠式非常复杂,因为人的身份和等级都要从冠或者巾上体现出来,而历代王朝不厌其烦,从帝王将相到庶民百姓不同等级的人在不同场合下戴的帽子,以及帽子的颜色、质料、式样等,都有详细规定。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亲自过问,特为获得秀才以上功名的士子设计了一种方形软帽,叫做“方巾”。这是身份的标志,其他人等不准乱戴。清王朝时,由于满族剃发垂辫的习俗,帝王和品官的冠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民间的帽式则相对稳定,如因用六块布料缝成而有“六合一统帽”美称的瓜皮帽,本是明代男子的休闲帽,在清代也很流行。

为您推荐

清朝

清朝:(1644-1911)最后一个“家天下”的王朝。满洲原名女真族,是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游猎民族,其祖先曾经在中原和华北立国达一个世纪之久,这就是消灭北宋而与南宋对峙的金朝。约四百年后,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

揖拜

揖拜:宾主相见表示客气谦让的礼节。是用手的动作表示的礼节,俗称“作揖”。但古代作揖与后代不同,是推手的动作,类似现代表示谦让时以手做的“请”的姿势,因此又称“揖让”。孔子在描述古代射箭比赛时说,参赛者温文尔雅,登上..

法后王

法后王:即取法今王。始倡于战国儒家大师荀子。儒家自孔子始,就主张“法先王”,如孟子“言必称尧、舜”,以古代圣王为标准来批评当今政治。荀子则认为:先王至多,谁可为法?而且,先王的礼乐制度代代相传,后王之法,实际上就是古代..

服饰

郡县

郡县:古代王朝的国家结构形式之一。西周实行封建制,分区管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称“王畿”,据史书记载,方圆大约有千里。王畿之外的诸侯国,只是名义上尊周天子为共主,并履行一定的义务,其他则是各自为政;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相..

九拜

九拜:古代跪拜礼的九种形式。《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九拜原是祭祀鬼神时的礼节,后来演变为君臣、长幼、尊卑之间的礼节。其中,稽首..

四夷

四夷:华夏民族对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的总称。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黄河中下游开始形成最早的国家,至公元前771年,已历经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并非出自同族,在互相的兼并中逐渐融合成一个民族共同体,即所谓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