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

忠臣:

传统政治的伦理范畴。“忠”的原意是“尽己之心”,用在传统政治上,指臣属对君主竭智尽心的品格,后来则成为传统政治对臣属的基本要求,于是就产生了“忠臣”这一伦理范畴。不过,“忠臣”的内涵是在不断变化的,总的趋向是由相对的关系变为绝对的关系。先秦时代,君臣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君择臣,臣也择君,合则留,不合则去。所以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得更明确:“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概括起来说,就叫“君仁臣忠”。荀子曾将大臣分为“态臣”(以媚态悦君者)、“篡臣”、“功臣”、“圣臣”,前两类是“奸臣”,后两类是“忠臣”;而“忠”又有“大忠”、“次忠”与“下忠”之分,“大忠”如周公辅周成王,“次忠”如管仲佐齐桓公,“下忠”如伍子胥谏吴王夫差。《荀子·臣道》对“忠”的定义是:“逆命而利君谓之忠。”其基本意义是“尽己之心,以利于君”。法家韩非首倡君权至高无上,将“忠”视为臣下对君主的绝对顺从,认为“忠臣不危其君”,声称“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甚至将儒家盛称的“汤武革命”斥为“篡弑”。大一统王朝建立后,作为官学的儒家将韩非的“忠臣”观念加以改造,使其成为体现大一统专制下君臣关系的伦理范畴。此后,“忠臣”的基本含义是“一仆不事二主”。当然,在中国古代,“忠臣”的外延并不狭隘,举凡见危致命、殉君死节、犯颜直谏、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爱民如子、为民请命等,都在“忠臣”之列。尽管江山易主,历代王朝都要表彰“忠臣”,甚至是敌朝的“忠臣”,如元朝表彰忠于宋朝的文天祥,清朝表彰忠于明朝的史可法。

为您推荐

墓葬

墓葬:汉族奉行的死者安葬形式。土葬是华夏民族主要的葬法,据现代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已经有意识地把死人埋入土中;而在新石器时代,则进一步挖掘土坑集体掩埋尸骨。后来,集体合葬的形式逐渐消失,出现了单人葬和一..

孔门三戒

孔门三戒:孔子提出的修养要诀。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孔子体会的人生修养的三部曲:少年戒女色,壮年戒锋芒,老年戒贪得。宋代理..

贰臣

贰臣:传统政治的伦理范畴。“贰”就是“二心”,“贰臣”就是在江山易主之际兼仕两朝的大臣。“贰臣”与“奸臣”有别,“奸臣”是邪恶之人,而“贰臣”只是于臣节有亏的软骨头。历代王朝提倡“忠君”,提倡“一女不事二夫,一仆..

服丧

贪官

贪官:传统政治的伦理范畴。这也是民间评价朝廷命官的流行术语,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小人”。“贪”就是贪财,在传统的“人治”背景下,官员一旦见钱眼开,社会就失去了公正。因为,在被统治者没有权利选择统治者的社会中,作为统..

宾礼

宾礼:五礼之一,即诸侯朝见天子以及诸侯之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后代官员之间、士庶人等之间的相见礼,也属宾礼。天子为主,视诸侯为宾,故称“宾礼”。根据来宾身份以及时间、目的的不同而易称,又分为朝、觐、宗、遇、会、同、问..

朝聘

朝聘:古代诸侯及其使者定期觐见天子的典礼,后来也指藩属外交使节觐见中国皇帝的典礼(如明朝的“藩王朝贡礼”、“藩国遣使进表仪”,清朝的“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外国公使觐见礼”等),类似近代的外交礼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