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政治的伦理范畴。“奸”与“忠”相对,也是就人品而言。“奸臣”一般是君主宠信的近臣,凡是玩弄诡计、媚惑君主、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搞乱朝政,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者,都在“奸臣”之列。《管子·明法》:“奸臣之败其主也,积渐积微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韩非子·奸劫势臣》:“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信幸之势者也。”可见“奸臣”都是君主的宠臣,所以古代有“大奸似忠”的说法。一般而言,“奸臣”这一恶谥并非当道君主赠给宠臣的,而是舆论或史论对君主宠臣的“盖棺定论”。事实上,“奸臣”是昏君或庸君造成的,但舆论或史论对于昏君或庸君总是持宽容的态度,而将种种罪恶归咎于“奸臣”,古人有非常形象的说法,叫做“浮云蔽日”。这样,“奸臣”就成了昏君的替罪羊,如杨国忠之于唐玄宗,丁谓之于宋真宗等。事实上,“奸臣”有罪,昏君或庸君也罪责难逃。不过,古人却很难接受这种观念,尤其是忠厚善良的中国百姓,绝不愿或不敢怀疑被奉为神圣的帝王会犯什么错误,一切罪恶都是“奸臣”造成的。在传统的戏曲小说中,“奸臣”都是十恶不赦的反面形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奸臣
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