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英国哲学家休谟(1711——1776)著。他认为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属性,它只存在于观察事物者的心灵里。在《论人性》中,提出诗的美并不存在诗中,而是有赖于读者的情感或审美趣味。这种美学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用不可知论的观点不可能揭示诗歌创作中的美学规律。(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1980年5月版)
- 欢迎来到文学网!
论人性:英国哲学家休谟(1711——1776)著。他认为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属性,它只存在于观察事物者的心灵里。在《论人性》中,提出诗的美并不存在诗中,而是有赖于读者的情感或审美趣味。这种美学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用不可知论的观点不可能揭示诗歌创作中的美学规律。(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1980年5月版)
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晓雪著,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4月再版。内收诗论3篇,是我国建国初期关于艾青的一本重要诗论。作者比较全面探讨艾青的诗歌创作,评价他的成就和贡献,又指出他在当时创作..
诗艺:罗马帝国初期的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前8)著。《诗艺》继承了希腊的摹仿说传统,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对16至18世纪的诗歌与戏剧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贺拉斯主张文学有教育作用,认为诗是禀承神旨以指导人..
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著。他是德国古典美学从康德到黑格转变过程中的中介人物。席勒认为诗人寻求自然,是一个朴素的诗人;与此相反,是感伤诗人。前者胜于后者。他希望理想的诗两者结合,既不脱离自然..
新诗歌的发展问题:《诗刊》编辑部编,作家出版社出版。1958年,《红旗》创刊号发表了周扬的《论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对于新民歌和“五四”以来的新诗作了重要的阐发。《诗刊》提出“开一代诗风”的问题,接着《..
拉奥孔:德国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1729——1781)著。在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如何建立统一的德国文学,在德国的文学流派之间展开了一场论战。莱辛站在反封建、反基督教会和向往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提出德意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