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汉魏六朝诗派”: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王闿运(1832—1916),好治经学,门生很多,在当时被仰为泰斗。提倡以汉魏六朝诗为楷模,认为诗贵在“杂凑模仿”,拟古是诗的“通于大道”。这种复古诗论,是诗界的倒退。王闿运著作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绮楼笺启》等数十种。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清末“汉魏六朝诗派”: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王闿运(1832—1916),好治经学,门生很多,在当时被仰为泰斗。提倡以汉魏六朝诗为楷模,认为诗贵在“杂凑模仿”,拟古是诗的“通于大道”。这种复古诗论,是诗界的倒退。王闿运著作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绮楼笺启》等数十种。
明清“格调说”:明清时代相继出现的诗歌理论。前后七子早在明代已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推崇效法古诗格律,推行复古诗论。清代沈德潜把这种理论更加系统化,形成“格调说”。认为“诗贵性情,亦须论..
怀安诗社:延安的诗歌社团。成立于1941年9月5日,1949年9月结束。由林伯渠、谢觉哉发起,参加者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陈毅、续范亭、吴玉章及一批当时在延安地区的老诗人,取“老者安之”、“少者怀之”之意。体现在中..
清末“同光体”:出现在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陈三立(1852—1937)、陈衍(1856—1937)、沈曾植(生卒年不详)等。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
清初“江左三大家”:清初诗人钱谦益(1582—1664)、吴伟业、龚鼎孳(1615—1673)的并称。因均是江左人,故得名。钱谦益在明末曾任官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后降清,任礼部右侍郎。推崇杜甫、中晚唐及南北宋各大家,对前后..
“七月”诗派: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进步的诗歌流派。胡风于1937年10月创办《七月》期刊,至1941年9月共出版7集。又于1945年12月创办《希望》,至1946年10月共出版4期。胡风还主编《七月诗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