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四书讲义困勉录:三十七卷。
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曾任嘉定、灵寿知县,后任四川道监察御史。为官清廉。
他认为欲求圣学,断不能舍经史。他的治学原则是“思之慎而辨之明,得之深而言之切。”一切皆以朱子学说为准。该书有《大学》一卷、《中庸》二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
以彦陵张氏讲义为原本,进行删削增补,剔弊去芜,吸收明朝诸家之说,取精发微,阐明则参配以己意,作为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补充。他用了极大的精力研讨《四书》,正如彭定求在该书序中所说:“其于《四书》义蕴,如食充饥,如衣御寒,穷年矻矻”。故能荟粹群言,一一别择,凡支离不实或无稽之谈,删除略尽。他羽翼维护朱熹理学之功,有过于时人。
以后又撰有《续困勉录》六卷,《大学》、《中庸》各一卷,《论语》、《孟子》各二卷。还编有《三鱼堂四书大全》四十卷,是书取明编《四书大全》要旨,去其繁杂重复之处,刊正谬误,又采用各家之说丰富其书,故整理后的《大全》,比原书稍有差胜。
《四书讲义困勉录》清时有刊本,在修纂《四库全书》时,浙江巡抚有采进本。
后有《四库全书》本,有《皇清经解》本。
为您推荐
[四书]论语集注考证:十卷。
与《孟子集注考证》七卷合为一书。书后有自跋云:“古书之有注者,必有疏。《论孟考证》即《集注》之疏,以有《纂疏》,故不名疏。
而文义之详明者,亦不敢赘,但用《经典释文》之例,表其疑难者疏之。..
[四书]四书通旨:六卷。
朱公迁,乐平(今属江西)人,字克升,世称明所先生。其父朱以实师事吴中行,承朱熹学说之传,公迁因有家学。以特恩授校官,主金华郡学。
至正初领浙江乡试,后任处州学正。另有《四书约说》、《余力稿》、《..
[四书]四书因问:六卷。
吕柟(1479~1542),字仲木,高陵人。正德进士,历任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等职。为学恪守程、朱,撰有《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春秋说志》、《经野诗文集》等。
此书为记其门人质..
[四书]四书反身录:六卷,续一卷。
李颙(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周至人(今属陕西)。自幼家境清贫,无力读书。自学经书,博览子史,旁及九流和释道二氏,学识广博。曾到东南和陕西等地讲学,听者甚多。康熙时地方官曾以“山林隐逸..
[四书]四书纂疏:二十六卷。
赵顺孙,字和仲,缙云人。淳祐进士。
自秘书郎五迁至侍御史,皆兼讲读之职。累官福建安抚使,知时事不可为而归。
学者称格斋先生。着有《四书纂疏》、《近思录精义》、《孝宗系年录》、《格斋集..
[四书]四书纂笺:二十八卷。
詹道传,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平不详。此书依古代笺疏的体例编撰,取朱熹《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在其本句之下标注音读,考订名物,间或解释朱熹所引成语,证其出处。
书中所援引虽有牴牾、疏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