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

[四书]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选择有仁德之风的地方去居住,哪能算是明智呢?”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之中,也不能长期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心实行仁道,明智的人认识到仁德对自己有利而去实行仁道。”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知道喜好什么人,才能知道厌恶什么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足和尊贵是人们所盼望的事,不是用正当的途径得到它,不应该接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事,不是用正当途径改变它,不应该摆脱。君子背离了仁德,怎么能够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一定要实行仁德,在颠沛流离时也一定实行仁道。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曾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不曾见过憎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把仁德看得再高尚不过了;憎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谁能把一天的力量都用在实现仁德上呢?我不曾见过想实现仁德而力量不够的人。大概有这样的人,但我没有见到过啊。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过错,总是同各人所属的类型有关。只要考察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有没有仁德了。”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真理,就是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士人有志于追求真理,却又以穿不好吃不好为耻辱,就不值得和他去讨论问题了。”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世上的事情,没有一定要这样做,也没有一定不要这样做,而是要看怎样符合道义就怎样做。”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思念法度,小人思念恩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只依据个人利益去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吗?那样还会有什么困难呢?不能够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那将把礼怎么办呢?”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没有职位,只忧虑没有立于职位的才学本领;不忧虑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道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穿始终的。”曾子说:“是的。”孔子走出去了。

同学问曾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看见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如果父母不愿听从,还是要恭敬并不违抗,为他们操心忧劳却不怨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开家乡到远处去游历。如果不得已要出游,也必须有一定的方向。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三年之内能不改变他父亲所留下的主张,就可以称为孝了。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忧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人的话不轻易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所说的话为可耻。”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人是很少的呀。”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常想说话要谨慎,而做事要敏捷。”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必定会有亲近他的人。”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子游说:“事奉君主,过多地进谏,就会遭受侮辱,对待朋友,过多地提意见,就会造成疏远。”



为您推荐

[四书]天下

[四书]天下:一般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旧说地在天之下,故称大地为天下。古籍中以家、国、天下连称,指积家成国,积国成天下,故三代统一诸国,称有天下;由统一而分裂,称失天下。《大学》:“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书]宪问第十四(凡四十七章)

[四书]宪问第十四(凡四十七章):14·1 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译文】 原宪求教有关耻辱的问题。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没有作为而只知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做官不能洁身自好而只知领俸禄,这就..

[四书]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

[四书]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对这件事都能够容忍,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够容忍呢?” 3·2 三家者以《..

[四书]先进

[四书]亡

[四书]亡:①死亡。 《孟子·梁惠王上》:“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②出外。《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③免职,去位。 《孟子·梁惠王下》:“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④丧失..

[四书]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

[四书]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

[四书]论语

[四书]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 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影响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典籍之一。 “论语”之名,始见于《礼记·坊记》。在汉代此书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