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 又称“艺术思维”。即运用形象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一切艺术活动的主要思维方式。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发现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他指出:“显然,想象和判断是不同的思想方式。”第一个明确指出形象思维问题的是俄国19世纪的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他说:“诗人用形象思维;他不证明真理,却显示真理。”本世纪30年代以后,苏联文艺界普遍采用“形象思维”这一术语。建国以后,我国多次掀起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1965年毛泽东同志在致陈毅的信中,肯定了形象思维的提法,并说:“诗要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抽象思维相比,形象思维则具有如下特征:①形象思维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和抽象思维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构成思维运动不同,形象思维则以感性的形象作为运动的形式,它通过形象的取舍、改造、夸张、虚构、连缀等构成思维运动。在整个形象思维过程中,作家沉浸在创造性的想象的世界里,始终伴随着生动可感的形象。②形象思维以感情作为思维运动的推动力。触物起情是作家进入形象思维的第一步,而在形象思维过程中,作家头脑中活动着的那些活生生的形象,就像真实的人物、景物、事件一样引起作家的情感反应。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作家头脑中构思的形象与作家的心境、感情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③形象思维带有作家的个性特点。抽象思维一般说不带或少带作者的个性特点,但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无论是形象的组接、演变、创造,还是情感的波动,都体现了作家的个性。形象思维并不绝对排斥抽象思维,而是将抽象思维纳入形象思维的轨道,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思想上认识上的准备,对形象思维起指引、规范作用,并对形象思维作某些必要的补充。

为您推荐

间接的形象

间接的形象 : 即文学形象。文学以外的艺术形象,由于它们各自的物质材料的性质,大多可以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听觉以及运动感觉,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文学则以语言文字为其塑造形象的物质材料。..

形象化

形象化 : 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生活、描绘形象的方法和所达到的具体、生动、可感的程度。文学和科学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综合等手段不同,它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创作过程中,作家通过运用一些具..

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两类形象系列

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文艺理论界开展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形象思维问题开始几乎是与典型问题同时提出来的。《文艺报》1956年第9号发表了陈涌的《..

形象与典型(文学)

形象与典型:文艺理论论文集。蒋孔阳着。198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1960年到1979年撰写的论文十二篇。《形象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与艺术构思》等七篇论述了艺术形象的特征,形象思维的规律、特性和历史发展;《从真..

《银幕形象创造》

《银幕形象创造》:赵丹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6月版。16万字。收入文章9篇,是作者从事表演艺术的经验总结。在《初敲表演艺术之门》一文中,作者回顾自己从进入电影公司到成名的过程,分析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脉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