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孔子对《诗经·关睢》的评语,体现了孔子的“中和”审美观。语出《论语·八佾》:“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安国注:“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注:“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也。”淫是过分、放纵之意。孔子认为,《关睢》无论是表现欢乐之情还是表现哀伤之情都没有超出应有的限度,因而是可取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中庸哲学在文艺批评中的体现。孔子主张“过犹不及”,要求扣其两端而予以折衷,反映到审美观上,则是主张“中和之美”。作为一个艺术原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积极之处在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有节制的情感,而不是放纵地发泄;在于强调艺术中各种对立因素恰到好处的统一,如刘勰讲的“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文心雕龙·辨骚》)。其消极之处则是以封建伦理道德来从内容上规范诗歌,在表现形式上也单纯强调含蓄、委婉、含而不露,从而使诗歌缺少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