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 孟子提出的读诗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上》: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问孟子,《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的父亲是不是舜的臣子呢?孟子认为,咸丘蒙这样理解是不符合诗的本意的,那首诗并非要说普天之下每一个人都是天子之臣,而是说每个人都应为天子的事尽力,但“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即别人都不尽心,独我多劳,也就是慨叹苦乐不均。这才是诗的本意。接下来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对这句话,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以意逆志”便是“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如赵岐、朱熹、朱自清等人均持此说;二是认为当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清人吴淇、近人王国维等赞成此说。按两说均可,而以后一种稍好。文、辞、意、志,应看作诗歌的不同层次。文是文采、辞采,辞是辞意、字面之意,意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志则是作者的用心。不以文害辞,是说不要迷于文采而妨碍对辞意的理解;不以辞害志,是说不要泥于个别辞句而影响正确理解作者的用心。“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即由对作品的整体感受(意)去推求作者的用心,这样才不会迷误。孟子接下来举了个例子。《诗经·云汉》道:“周余黎民,靡有子遗。”如果限于字面,那是一个人都没有了,其实这不过是诗人的夸张手法,所以说读者一定不能以辞害志。“以意逆志说”的理论意义,主要的还在于孟子对文艺特征的认识,即认识到诗歌语言有别于非文学的记事语言,它可以有夸张、比拟、象征等,而这些,是不可以字面解的。这也就是“有文之辞”和“无文之辞”的区别。只有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才能正确地欣赏它,理解它。

为您推荐

辞达

辞达 : 孔子对文章内容与辞采关系的认识。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辞即文章的辞采、文采,这似乎表明孔子轻视文采,认为语言只要能传达意义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孔子是既重内容又..

虚静

虚静 : 先秦对审美和艺术创作心态的认识。虚,是排除主观的成见和欲念,保持空明的心境;静,是内心的平和、宁静。先秦较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老子,如“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等,就包含了虚静的..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 :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随着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而在文艺上形成的某种思想倾向和潮流。在阶级社会里,文学思潮往往是阶级斗争在文学上的表现形式,是政治斗争在文学思想领域的表现。在历..

批评的思想标准

雕琢复朴

雕琢复朴 : 庄子提出的重视自然之美的命题。语出《庄子·山木》;北宫奢替卫灵公铸钟,三月便做成上下二层的钟架,当别人问他“何术之设”时,他总结道:“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意思是人为的雕琢应符..

批评的艺术标准

批评的艺术标准 : 文学批评中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衡量以确定其艺术价值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衡量一部作品的艺术构思、艺术形式诸因素表现其特定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所达到的完美程度..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孔子对《诗经·关睢》的评语,体现了孔子的“中和”审美观。语出《论语·八佾》:“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安国注:“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注:“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