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 :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对重要范畴。虚实之说,源于老子哲学中的“有无”理论。老子认为,道是“有”与“无”的统一、 “无”是“有”的根本,“有”是“无”的外化。“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恰如房屋有空间才能居住,才成其为房子一样,“有”和“无”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后人将老子这一思想运用于文艺批评,便产生了虚实论。主张虚实结合,以实显虚。如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司空图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便是凭实求虚之论。清代诗人袁枚道:“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内,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 (《随园诗话》)这是将老子论有无的例子应用于论诗,说明诗文之妙在虚不在实。又如评画,笪重光《画筌》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戴熙《习苦斋画絮》道:“画有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理论家们一致将语言文字、字面意象,或线条色彩之类视为“实”的成分,而将诗画之意境、韵味看作“虚”的成分。“实”若不能传达出“虚”,那就不是好作品。虚实论引导人们重视物象以外的境界而不止于形式技巧的表现,突出了古代艺术中虚空、空白的地位,对于形成中国艺术贵含蓄重意味的传统特色起了很大的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