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

    文质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最早将它们作为一对范畴提出来的是孔子。《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之说即由此而来。不过人们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并不一致。按董仲舒的解释,质者志也,指的是人所具有的道德伦理品质;文者物也,指的是文彩、文饰等形式因素,用今天的话来说,董仲舒是将“文质”理解为形式与内容。“文质彬彬”即是内容与形式恰到好处的统一。而据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野,如野人,言鄙略也。史者,文多而质少。彬彬,文质相半之貌”。邢昺疏: “文华质朴相半彬彬然,然后可为君子”。又将“文”理解为文采、形式之美,“质”理解为质朴。“文质彬彬”就是文质参半,既不过分文饰,也不过分质朴。因此,后来的文艺理论家们在运用“文质”一词时,也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或指文章风格的华美与质朴,或指文章内容与形式,而不论取哪一含义,也都要求“文质彬彬”,即文章风格的美朴相济,或内容形式的有机统一。

为您推荐

情景

情景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中国古代文学以抒情表现见长,而情和景则是抒情性文学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对情景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占有一个突出的位置。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较..

语象

语象 :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语象,英语写法为“image”,在中国有人译为“意象”,但从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实践来看,“image”的含义是“文字构成的图象”,是语象而不是意象或象语。“语象”这个..

阳刚阴柔

阳刚阴柔 : 清代古文家姚鼐对文章风格的划分。语出其《复鲁洁非书》:“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姚鼐将文章风格划分为阳刚阴柔两大类,并予以形象的描绘:..

超我

化工与画工

化工与画工 : 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艺术创作特色的评语。化工,即造化之工。贾谊《鹏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本商隐《献上杜仆射相公》诗:“固是符真宰,徒劳让化工”。在古代文艺批评中,“化..

本我

本我 : 又称“伊底”、“伊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最原始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

情理

情理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文学创作中的感情与思想。情和理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对文学创作中情与理的关系问题的认识,曾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