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彼洛夫

    波斯彼洛夫 : 苏联文艺理论家与美学家。1925年从莫斯科大学毕业,1929年从该校研究生院毕业。1930年任莫斯科大学副教授,曾执教于文学研究院、哲学研究院。1938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此后长期领导过该校俄罗斯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的工作。20世纪20年代后期,他曾依附以彼列维尔泽夫为代表的文学理论中的庸俗社会学派。20年代末此派受到批判。30年代波斯彼洛夫努力清除自己所受影响,以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致力从社会意识形态的方法论角度,建立自己的文艺理论体系。由于他的理论阐发比较严密,观点自成一家,有着鲜明的方向,使用的方法前后一致,被认为是苏联文艺理论科学中的“波斯比洛夫学派”。波斯彼洛夫著述甚丰,包括: 《文学理论》 (1940)、《十八—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问题》(1945,是他的博士论文)、《果戈里的创作》(1953)、《论艺术本性》(1960)、《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一部(40—60年代),(1962)、《审美和艺术》(1965)。进入70年代后他出版了几部专著:《文学风格问题》、《文学的历史发展问题》、《艺术言语》、《抒情诗》(1970—1976)。1976年他主编与参加写作的《文艺学引论》出版,1978年出版《文学理论》,1983年出版《方法论和诗学问题》。其中,《审美与艺术》和《文学原理》皆被译为中文出版(前者译名《论美和艺术》)。而《文艺学引论》和《文学原理》两部著作,全面阐明了他的文学理论观点和方法论。《文学原理》不再如苏联传统的文艺学那样以“形象”或“形象性”为理论核心,而以“意识形态性”为理论核心,把艺术的本质归为“意识形态本性”,以此阐述文学的特征,并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其影响比较广泛。

为您推荐

罗伯—格利叶

罗伯—格利叶 : 法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新小说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作家。毕业于巴黎国立农学院,曾以农业师身份任职于国家统计局和殖民地区瓜果蔬菜研究院。5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进入..

施克洛夫斯基

施克洛夫斯基 : 苏联文艺学家,作家,文艺理论中的形式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之一。生于教师家庭,肄业于彼得堡大学语文系。1914年开始文学研究活动,与未来派接近,并根据未来派的文艺实践,同年发表评论《..

斯托洛维奇

斯托洛维奇 : 苏联第三代美学家。新的审美学派的主要代表。塔尔图大学教授。在50年代开展的关于审美本质的大讨论中,他提出审美属性概念,并把它与价值属性作了区分。他认为审美属性是自然物质的形..

瑙曼

巴尔特

巴尔特 : 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美学家和符号学家。出生于巴约拿,后移居巴黎,曾在巴黎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后任巴黎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从1976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他被视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批评家..

卢那察尔斯基

卢那察尔斯基 : 苏联作家、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苏联科学院院士。生于乌克兰一高级官员家庭。在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895年加入共产党。同年进瑞士苏黎世大学,并与“劳动解放社”有密切..

伊瑟尔

伊瑟尔 : 联邦德国文学理论家、康士坦茨学派的奠基人物之一。1957年获得博士学位。1960年担任教授,先后执教于海德堡、符尔次堡、康士坦茨大学。1970—1971年任美国威士康星大学研究员,197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