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论

    万物有灵论 : 神话学研究中常用的术语。词源来自拉丁语anima——精灵、灵魂,指对精灵和灵魂的信仰,认为人、动物、植物和自然界都具有一种特别活跃的、不依赖于物体本性的本原——灵魂,英国文化人类学者爱德华·泰勒在神话与原始宗教研究中首次确立了这一观念。据他的意见,神话是因万物有灵论而产生,万物有灵论则是原始人试图解释种种奇异现象,如天地日月的运行、四季的交皆、动植物有像人一样的出生、长大与死亡,以及人类自有的梦幻现象等。这种观念使原始人具有人死后灵魂移居于冥界的信念,产生了祭祀死者、崇拜祖先的愿望和仪礼,也导致了对各种自然物的崇拜以及为向它们求助而使用的巫术。这些都促成了神话的产生与流传。万物有灵论是神话学的重要概念。它的优点在于:坚持了发展进化的观念、人类精神发展的统一性的观念,它也有包括大量民俗志资料在内的广泛事实材料的基础以及尖锐详明的反对教会神学的进步倾向,因此在19世纪70—80年代,万物有灵论得到了广泛的承认。恩格斯、拉法格、普列汉诺夫等也都运用过万物有灵论的武器,为唯物地和历史地解决原始宗教以及神话起源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在民间文学研究中,特别对神话、史诗、传说以及幻想故事来说,万物有灵论可以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人类学派故事学理论的“残留物”说也源自于万物有灵论。19世纪90年代以来,万物有灵论不断受到学者的批评,但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认为“万物有灵论”具有合理的历史与逻辑内核,对它应批判地吸收,虽然它有种种理论缺限,但在研究神话时还采用这一理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