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文字学(语言)

清代古文字学(语言):

清代文字学分支之。清代是中国古文字学复兴时期。清初古文字学仅作为研究《说文》的辅翼和经学的附庸。阮元编《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提出青铜器铭文“其重与九经同之”,结合经史小学考证金文,对清代金文研究起到倡导作用。随着新出材料的增多,古文字研究范围由金文、古玺、钱币、石刻扩展到封泥、兵符、陶器等领域,考证水平显着提高。着名学者如阮元,吴式芬、方浚益、徐月柏、刘心源、吴荣光、刘喜海等人,对古文字资料的搜集、刊布和考订,都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同光之后,古文字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吴大澂作《说文古籀补》,以古文字资料订正《说文》厥误,追溯造字之源。所作《字说》,将古文字与历史文献相互参证。清末孙治让作《古籀拾遗》、《古籀余论》,以乾嘉以来的考据学为基础,进一步运用偏旁分析法分析古文字结构,基本上摆脱了宋清两代文字考释中臆测附会之风。其《契文举例》为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着作。在《名原》一书中,更试图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古文字与《说文》、古籀互相勘校,揭示文字发展演变的脉络。清代金文着录十分丰富,其编书体例主要取法于宋,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录铜器图形为主、铭文考释为辅,一类仅收铭文和考证。与宋代相比,甄选考释较为精善,摹写和印刷日益精确精良,搜集的材料更为丰富。石刻本如《怀米山房吉金图》,木刻本如《捃古录金文》,石印本如《愙斋集古录》等,均有名于时。但也有一些着录铜器断代和分类漫无标准,真伪混杂,摹写失真,考订欠精。

为您推荐

容庚古文字研究(语言)

容庚古文字研究(语言):*容庚治学严谨扎实,着作丰富,对古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青铜器研究贡献尤大。其主要作品有金文字典*《金文编》。姊妹篇《金文续篇》,以收秦汉铜器文字为主,亦有参考价值。另一代表作《商周彝器通考》..

当代联绵字研究(语言)

当代联绵字研究(语言):指1949年以后的联绵字研究。关于联绵字的定义,黄伯荣、廖序东编《现代汉语》认为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蒋礼鸿、任铭善《古汉语通论》认为指单纯性的双音词。戚桂宴《汉语研究中..

清代说文学(语言)

清代说文学(语言):清代文字学分支之一。清代是《说文》学空前昌盛的时期。《说文》被视作经学的基础,极受汉学家重视和推崇。研究《说文》的学者多达二百余人。有关专着在三百种以上,大致分为五类:(1)校刊和考证。如严可..

罗振玉古文字研究(语言)

“转注”研究(语言)

“转注”研究(语言):*六书研究的一类。汉代刘歆、郑众始为“转注”定名,许慎为其界说。对它的性质,有班固“造字之本”说,戴震“四体二用说”。对它的解释,有戴侗等“形转”说,杨慎等“音转”说,徐锴等“形义结合说”,段玉裁..

明代辞书编纂(语言)

明代辞书编纂(语言):一般认为明代为辞书的进化时期。梅膺祚作《字汇》,廖文英作《正字通》,两书以笔画多寡为依据来排部首,较《说文》以来诸书易检,因而影响很大。方以智作《通雅》,提出“欲通古义,先通古音”,着重解释唐代至..

元明文字学(语言)

元明文字学(语言):文字学史分期之一。这一时期注重对“六书”理论的探讨,并注意用“六书”的原则对汉字进行具体分析。元代主要有戴侗《六书故》、杨桓《六书统》、周伯琦《说文字原》、《六书正譌》和明代赵撝谦《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