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民族性论(语言)

汉字发展民族性论(语言):

汉字学说之一。申小龙《汉字改革的科学性与民族性》、《汉字的特点及其归宿》等文提出,中国文字改革理论所依据的西方语言的文字音义关系原则及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得出的关于世界文字发展的规律不适用于汉字的事实。西方语言理论关于文字是“语言符号之符号”的观念植根于拼音文字对语言的依附性。但文字是为克服语言转瞬即逝的时空局限而创造出来的。图象性是文字体制自立的本质。文字与语言的声音联系,图象性锐减,成为受制于时空,完全依附于口语的非自立体制。文字与语言的意义联系,图象性增强,成为超时空的不完全依附于口语的自立体制。从象形到表意再到表音,这是西方形态语言文字发展的三阶段。从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来看,拼音文字并非世界文字体制中最优秀的,更不是世界文字发展的最高阶段。中西文字的不同,不是发展速度的不同,而是发展方向的不同。

为您推荐

兰亭序真伪之争(语言)

兰亭序真伪之争(语言):汉字问题讨论之一。1965年,郭沫若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认为《兰亭序》系后人伪作,从而在学术界引起一场讨论。晋代是否存在《兰亭序》那样的字体,楷书和行书究竟成熟于何时..

杨树达古文字研究(语言)

杨树达古文字研究(语言):*杨树达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有关文字学的重要着作就有五六种之多。他曾留学日本,在治学方法上受到欧州近代文字语源学的影响,又吸收了清代考据学特别是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研究方法与学术成果,思路..

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语言)

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语言):汉字问题讨论之一。自占以来,关于汉字的产生就有种种传说,比较流行的是“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建国后,随着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陆续发现,学术界对汉字形成问题的研究有了..

王国维古文字研究(语言)

汉字性质问题讨论(语言)

汉字性质问题讨论(语言):汉字问题讨论之一。1979年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发表《古文字研究的现状及展望》,提出古代汉字就其符号来源、构形原则来说是从象形符号发展而来;就其发展阶段来说则已脱离表意文字阶段,进入表音文..

清代古文字学(语言)

清代古文字学(语言):清代文字学分支之。清代是中国古文字学复兴时期。清初古文字学仅作为研究《说文》的辅翼和经学的附庸。阮元编《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提出青铜器铭文“其重与九经同之”,结合经史小学考证金文,对清代..

容庚古文字研究(语言)

容庚古文字研究(语言):*容庚治学严谨扎实,着作丰富,对古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青铜器研究贡献尤大。其主要作品有金文字典*《金文编》。姊妹篇《金文续篇》,以收秦汉铜器文字为主,亦有参考价值。另一代表作《商周彝器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