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介音研究(语言)

二等介音研究(语言):

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清代江永认为,“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一些音韵学家根据反切上字的分组趋势,把一、二等定为不带任何介音的洪音。瑞典学者高本汉把东韵一等拟作〔-u〕,江韵拟作〔-η〕。苏联学者雅洪托夫,认为中古二等字在上古的声母是带〔-1-〕的复辅音。美国学者包拟古等根据亲属语的比较材料和汉语借词,认为来母在上古应是*r-,以母才是*1-,与来母关系密切的二等字的上古声母为带〔-r-〕的复辅音*cr-。郑张尚芳对二等介音的历史演变作出了*-r->-γ->-->-i>-i-的假设。潘悟云从汉语内部材料(谐声、异读、同源词族、现代方言)、外部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同源词、域外方言对音等)及音系结构配置特点等各方面论证了这一假设。

为您推荐

包—白假设(语言)

包—白假设(语言):关于上古汉语元音系统构拟的假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包拟古和白一平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李方桂四元音系统的六元音系统:〔i i u e o a〕。包拟古的方法是用汉藏语言材料来作对应比..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语言)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语言):音韵问题讨论之一。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明清时代曾有零星的发生,如明代王伯良《曲律·论韵第七》对于《中原音韵》是否真的代表中原语音之正,表示怀疑;吕坤《交泰韵》“辨五方”..

字母的名义(语言)

字母的名义(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魏晋南北朝时,译经者把梵文元音译为“声势”,辅音译为“体文”,又译作“字母”。所谓“字母”,取其能孳乳产生他字之义。唐宋等韵学家将此概念引入汉语,称汉语的声母为字母,如三十六..

审音派(语言)

古音简今音繁说(语言)

古音简今音繁说(语言):音韵学说之一。古音指上古音,今音指中古音。汉语传统音韵学在研究上古音类的过程中,看到中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类在上古韵文和谐声系统中有许多相通之处,就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类加以合并,认为源..

关于《中原雅音》的讨论(语言)

关于《中原雅音》的讨论(语言):音韵问题讨论之一。明代章黼《韵学集成》曾经引述了一千多条“中原雅音”的材料。1936年,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根据《礼部韵略》毛晃注“盖麻、马、祃等字皆喉音,奢、写、藉等字皆齿音,以..

永明声律论(语言)

永明声律论(语言):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制定的五言诗声律理论。主要是“四声八病”说。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八病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关于八病,由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