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清代江永认为,“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一些音韵学家根据反切上字的分组趋势,把一、二等定为不带任何介音的洪音。瑞典学者高本汉把东韵一等拟作〔-u〕,江韵拟作〔-η〕。苏联学者雅洪托夫,认为中古二等字在上古的声母是带〔-1-〕的复辅音。美国学者包拟古等根据亲属语的比较材料和汉语借词,认为来母在上古应是*r-,以母才是*1-,与来母关系密切的二等字的上古声母为带〔-r-〕的复辅音*cr-。郑张尚芳对二等介音的历史演变作出了*-r->-γ->-->-i>-i-的假设。潘悟云从汉语内部材料(谐声、异读、同源词族、现代方言)、外部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同源词、域外方言对音等)及音系结构配置特点等各方面论证了这一假设。
二等介音研究(语言)
二等介音研究(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