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注关系(语言)

对注关系(语言):

也叫“同次关系”。外在关系的一种。两个同指一物并充当同一句法成分的体词性成分构成的关系。通常受注成分在前,对注成分在后。如“我陈孔德决不做这样缺德的事”,“我”是受注者,在前,“陈孔德”是对注者,在后。对注关系有三种:(1)对注者和受注者是主语。如“可惜老马,中国人的一个代表,只是糊里糊涂有点审美的天性”。(2)对注者和受注者是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如“二强子在去年夏天把女儿小福子——十九岁——卖给了一个军人”。(3)对注者和受注者存在于规定关系之中。如“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回来了”。

为您推荐

意动(语言)

意动(语言):一种词类活用现象。谓语动词对于宾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它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限于形容词或名词。(1)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孟子·尽心..

方位短语(语言)

方位短语(语言):也叫“方位结构”、“方位词组”。由方位词“前、后、左、右、东、北、里、外、旁、以前、后边、外头”等附在其他词语之后构成的短语。如“院子里”、“楼外”、“深蓝的天空中”、“对面山坡上”、“..

语助(语言)

语助(语言):①即“发声”。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居、诸者,语助也。”②训诂书。元代卢以纬着。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着。搜集语助词一百多条,阐释其意义,分析其用法。今传明代嘉靖..

规定关系(语言)

使动(语言)

使动(语言):也叫“致动”。一种词类活用现象。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十分普遍。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由于原来所属的词类不同,用作使动以后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一样。(1)动..

语气词(语言)

语气词(语言):表示各种语气的词。古代汉语中的语气词,从其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种。常用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常用的句首、句中语气词有“夫”、“唯”、“其”等。句首..

组合能力(语言)

组合能力(语言):词与词之间相互组合的能力。如“学生”可以同数量词组合,不能跟副词组合,不能说“很学生”。“进行”可以组合在某些动词的前或后,如“进行改革”、“改革进行(了)”;而“加以”只能用在某些动词前,如“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