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训诂(语言)

名物训诂(语言):

辨别解释事物的名称(包括辨析事物古今不同的名称),探求其得名之源的工作。探求名物的来源,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古人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从而研究古人的科学与思想;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名物的推源进一步研究词义发展的规律。推求名物来源可注意三点:(1)要从它的形状、用途、生活和繁殖特点等方面去推寻。(2)专名的由来往往与非术语的一般词语有关。(3)声音是探求名物来源的重要线索。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是探求名物来源的根本途径。如“螟”,《尔雅·释虫》:“食苗心螟。”《春秋·隐公五年》“螟”,孔颖达正义引《周礼·舍人》说:“食苗心者名螟,言冥冥然难知也。”李巡也说:“食禾心为螟,言其奸冥冥难知也。”冥当幽暗讲,幽暗则难明。螟是一种小青虫,长仅半寸,与禾同色,藏在苗心中,很难找到。所以“螟”由“冥”的幽音难明之义而得名,字也由“冥”得声

为您推荐

内部拟测法(语言)

内部拟测法(语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历史语言学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构拟古语的方法。它不同于十九世纪印欧语比较研究中创立的“历史比较法”。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1958年)指出内部构拟的方法应用..

同用(语言)

同用(语言):①系列法正例之一。指某些字的反切用字相同的情况。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冬,当两字使用同一个反切上字“都”。冬、当、都三字可系联为同一声母类。又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东、公、红三字可系联为同一韵母类..

美恶同辞(语言)

美恶同辞(语言):*反训现象之一。指同一个词兼有称美、贬斥两方面的意义。可能反映事物本身美恶两个方面,也可能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态度。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三有“美恶同辞例”:”古者美恶不嫌同辞,如‘退食自..

声义同源(语言)

独立之训诂(语言)

独立之训诂(语言):同“隶属之训沽”相对。指《说文》的词义训释。黄侃认为,《说文》等书的训诂乃独立之训诂,其词义训释可以不与六经文献相应。这种训释从形义统的原则出发,注重讲解词的本义、概括义。如:“若”,《说文·竹..

音位归并法(语言)

音位归并法(语言):汉语音韵研究方法之一。运用现代音位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古音音类的分合或音值的拟测加以判定和归并的方法。现代的音位学理论有三个发展阶段,或者说是三个层次。中国音韵学研究者目前应用的音位学理论基..

反切比较法(语言)

反切比较法(语言):整理某一反切系统所代表的语音情况所使用的一种方法。邵荣芬所创。这种方法是通过两种反切的对比:多是把某一反切资料的反切逐个地和《广韵》的反切加以比较,以考求出该反切资料的音系并找出它在声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