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断代(语言)

甲骨断代(语言):

指对甲骨文资料进行时代划分。在二里岗甲骨文、周原甲骨文等资料未发现前,甲骨断代的对象只是殷墟甲骨文。殷墟甲骨文的时代大致上起武丁,下止帝乙帝辛,其间经历了二百年左右的时间。董作宾把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及书体作为甲骨断代的十大标准。陈梦家则把世系、称谓、贞人当作甲骨断代的第一标准,字体、词汇、文例作为第二标准,祀典、历法等制度称为第三标准。林沄主张,要进行甲骨断代,就需要先进行甲骨分类。提出卜辞科学分类的唯一标准是字体,分类以后,再确定每类卜辞的时代。董作宾提出了甲骨断代五期说,又提出了新派卜辞、旧派卜辞的说法。陈梦家认为,董作宾把康丁卜辞和廪辛卜辞合为第三期不妥,因为康丁卜辞与董作宾定为第四期的武乙、文丁卜辞更为相近。董作宾定为文丁卜辞的自组卜辞、子组卜辞等应该属于武丁时期。李学勤、裘锡圭等提出,历组卜辞的时代也应提前到武丁祖庚时。李学勤还提出了用甲骨断代两系说取代董作宾的新派旧派说。

为您推荐

器盖联铭(语言)①

器盖联铭(语言):指一篇铭文分铸于器、盖,合器、盖之铭而成文。如,全铭一百五十七字,即由器铭九十字与盖铭七十七字联接而成。..

无名组卜辞(语言)

无名组卜辞(语言):殷墟卜辞的一种。这类卜辞从不记贞人名,而在字体、文例等方面自成一系。这组卜辞的字体刻划纤细;其卜用材料一般是牛骨;其前辞形式常作“干支卜”或“干支卜贞”,并常省略;常附刻占辞“吉”、“大吉”于卜..

简化(语言)

简化(语言):汉字演变的主要规律之一。指笔画结构由繁趋简。简化的主要方式是:(1)变图形为符号。如“象”字,最初完全是填实的大象的形状,后来仅用线条绘其轮廓,最后隶变为失去大象形态的“象”字。(2)删去重复多余的部分。..

贞人(语言)

祀周(语言)

祀周(语言):指周祭的一个周期。祖甲时和帝乙、帝辛时所祭祀的先王、先妣的数目不同,因而祀周的长短也就不一样。有人认为祖甲时的祀周为三十旬,也有人认为是三十二旬。帝乙、帝辛时的周祭一般认为祀周以三十六旬为通例,为..

祀季(语言)①

祀季(语言):指用周祭的某一组祀典祭祀一遍入祀的先王、先妣所经历的时间。殷人的一个祀周可分为“多”、“翌”、“”三个祀季。..

午组卜辞(语言)

午组卜辞(语言):殷墟卜辞的一种。指有午组贞人(“午”、“”)出现的卜辞及在字体、文例、人物、事类等方面同于它们的卜辞。“午组卜辞”的名称是陈梦家定的。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午”不是贞人名,还有人认为“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