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回鹘碑刻。立于元统二年(1334年)。1933年左右出土于今甘肃武威县北三十里石碑沟。仅存下半段。刻有汉、回鹘两种文字。汉文三十六行,每行九十字,现仅存下半截约四十字;回鹘文分栏书写(原碑似分十栏),每栏五十一行或五十二行,现仅存后一部分四栏半。记述从巴尔木阿而的斤至太平本奴八代回鹘高昌王仕元的事迹。汉文部分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有着录。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语言)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语言):
元代回鹘碑刻。立于元统二年(1334年)。1933年左右出土于今甘肃武威县北三十里石碑沟。仅存下半段。刻有汉、回鹘两种文字。汉文三十六行,每行九十字,现仅存下半截约四十字;回鹘文分栏书写(原碑似分十栏),每栏五十一行或五十二行,现仅存后一部分四栏半。记述从巴尔木阿而的斤至太平本奴八代回鹘高昌王仕元的事迹。汉文部分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有着录。
伊西洱库尔淖尔碑(语言):也叫““葱岭乾隆纪功碑”。全称“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碑”,清代碑刻。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立于今帕米尔高原雅什里库里湖北十里苏满塔什地方。刻汉、满、维吾尔三种文字。碑文为乾隆亲..
回鹘文(语言):中国古代回鹘族(维吾尔族祖先)使用的文字。在*粟特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拼音文字。使用时代为八至十五世纪。因时代不同,字母数目也有所不同,一般有十九至二十三个。字母分词头、词中、词尾三种形式。五个表..
焉耆—龟兹文(语言):旧称“吐火罗文”。中国新疆古代焉耆、高昌、龟兹地区居民使用的一种文字。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笈多斜体。所记录语言属印欧语系仙都姆(Centum)语支。一说属印朗语族东语支。分两种方言:一种主要使..
波拉苗文(语言):也作“柏格理苗文”。拼写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的一种拼音文字。英国内地会传教士S.柏格理(1884——1915,汉名潘乐德)到贵州威宁传教时,于1905年与苗族布道员张武、王胜模、汉族布道员李司提文吸收..
于阗文(语言):也叫“和阗文”、“于阗塞克文”。中国新疆古代于阗地区塞种居民使用的文字。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的笈多正体。所记录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语支。于阗文有楷书、草书和行书三种形式。字多合体连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