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韵学史》 :
《中国音韵学史》封面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年由上海书店重印,分上下二册,共9章。
该书为现代第一部系统讨论从先秦时期到中华民国的中国音韵学发展的著作,在论述中国音韵学源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何九盈(1932~ )总结其优点是:①全面系统。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音韵名著和重要问题书中都有论述。②材料丰富。书中不仅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而且也介绍了今人的研究成果。③对各个时代的韵书作了详细的介绍。④1984年重印版中,作者写了“重印后记”补充了1938年之后的研究成果。同时该书也存在缺点:①重材料轻分析,重叙述轻评论。②个别问题的判断有误,如认为吴才老的《韵补》“不是提倡叶韵的”就不正确。
本书还有一些值得说明之处:①该书以“中国音韵学史”为题,但并没有局限在“中国”与“音韵学”之中。作者专设“古代文字上表音的方法”“周汉间的训诂和注音”两章专门讨论文字学与训诂学对音韵学的影响,并认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一些音韵学家“把中国语音系统当中几个演变的阶段紊乱无余”应“归咎于中国文字本身的性质”。同时作者还十分注意明清以来西方学者的贡献,专开“近代中国音韵学所受西洋文化的影响”一章。这种打通古今中外及相关学科的眼界与方法直到今天尚未过时。②该书在内容上重点关注韵书、韵图的编写体例、内容考证、编纂方法以及其在后世的传播与接收。这样一些韵书之间的传承关系能得到很好的揭示。书中对于韵书之间的沿袭与发展、渐变与质变的关系也有一些深入的思考。但由于该书研究对象为“音韵学史”而非“音韵史”或“语音史”,故对这些著作反映的音系讨论较少。③由于时代较早,一些重要的音韵学材料、结论作者未能提及,如宋濂跋本《刊谬补缺切韵》与《蒙古字韵》就没有介绍,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观点、成果,作者也未能利用。再版的“重印后记”虽然补充了一些学界新出成果。又限于篇幅稍嫌简略,尽管不能苛责作者,但这样仍给该书带来了一些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