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文

    倒文 :

倒文往往会造成原句讲不通或不合逻辑,所以校勘时需要加以改正,古人把顺改倒文叫乙或乙正。如《墨子·鲁问》:“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四》“倒文四”条:“旧本‘而食’二字在‘天下’之下,今据下文乙正。”可见有个旧本是作“翟虑耕天下而食之人矣”的,“天下而食”为倒文,句子讲不通,调整顺序后语义才通畅。又如《淮南子·原道》:“扶摇抄抱羊角而上。”这句话也讲不通,原文应该作“抄扶摇抱羊角而上”才是,“抄”与“扶摇”颠倒了。原因大概是受到东汉高诱《淮南子注》的影响,该句高注为:“抄、抱,引决也。”由于古书无标点,后人以为“抄抱”是连着的一个词,所以把原文的“抄”移到后面跟“抱”相连起来。

倒文跟错简不同。倒文往往是一句话内部的某些字词颠倒,错简则是有一定长度的整支简或某段简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通常会涉及多个字词组甚至语句的调整;倒文一般是紧挨着的几个字前后位置互换,而错简有紧挨着的,也有距离较远的字段错乱。

为您推荐

外来词

外来词 : 外来词中最典型的是由音译产生的与外语词在语音形式上相似的词语以及译音成分与本族语固有成分结合而成的词语,有的学者将这些典型的外来词称为狭义的外来词。当代学界关于外来词分歧最大的..

古有清鼻边音说(古有清响音说)

古有清鼻边音说(古有清响音说) : 主张上古音中存在清鼻音声母*m̥、*n̥、*ŋ̊和清边音声母*l̥。汉语谐声系列中有一些谐声现象用以往的古声母理论很难解释,比如明母字常常与晓母字谐声,如每:悔、瞢:薨..

俞樾

俞樾 : 俞樾晚年照生于浙江德清东门外南埭村,卒于苏州。《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续碑传集》卷七十五有传。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三十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咸丰二年(1852)授编修,五年简放河南学政,七年..

塞林格,L.

古无舌上音说

古无舌上音说 : 舌上音是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舌头音是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端、透、定。古无舌上音也就是中古舌上音知、彻、澄,上古都读如舌头音端、透、定。 这一现象是由清代钱大昕最先..

互用

互用 : 例如《广韵》上平声十一模韵“都,当孤切”、下平声十阳韵“当,都郎切”,“当”以“都”为反切上字,“都”以“当”为反切上字,“当”“都”相互为用,所以二者属于同一声类。 又如上平声一东韵“公,古..

《读书杂志》

《读书杂志》 : 清代王念孙著。正编对《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等9种古籍作校勘、训释,并附《汉隶拾遗》一种。自嘉庆十七年(1812)开始陆..